第34章 动手的能力(二)

宣布解散后,唐教授给刘光福介绍了实验室的设施和人员,一听到有三个高级技工后,刘光福眼前一亮,然后唐教授又十分骄傲的又给刘光福指出实验室的三台样板机,原来就是打算在这三台机床上进行改造,这可是唐教授费了不少精力收集来的,是国内少数比较先进的机床。刘光福就问这三台机床可有图纸,可有操作手册,唐教授摇了摇头,说那些文件都在战火中丢失了。

刘光福将那三名高级技工给请了过来,一看刘光福就有点失望了,这三人看面相都得60多岁了,但瞅着还比较健康,刘光福就请他们将自己拿手的技术说了一下,结果这三人都是以前娄氏制铁厂的维修技工,熟悉各类机床设备,这三台机床就是他们帮助唐教授收集过来的。

刘光福请他们为自己介绍一下这三台机床的功用,原来这三台都是车床,是四十年代小日子的产品,可以进行车削和膛削,以前曾经用来做过枪管炮管的加工制作。

刘光福又看了下电机,结果是单相直流电机,最高转速才600转,还是110伏的。这在刘光福翻译的文献里,就连作为粗加工使用都勉强,就压根别提加工有精度要求的工件了。

刘光福摇了摇头,就问起这老几位,这些机床他们可曾拆解过,大修过,这三位脑袋晃的跟拨浪鼓似的,告诉刘光福,他们会使用,小毛病他们都可以解决,而稍大一点的毛病都是小日子的工程师过来维修,并且不让他们观看,就连递工具都不用他们。

刘光福就把实验室的人员召集了过来,跟大家说,“既然我们实验室是研究机床,在没有图纸,没有操作手册的情况下,第一步就是要将这机床拆解,了解结构,绘制图纸,了解工作原理,熟悉操作规程。然后第二步才是改进,为我所用。最后,才是推陈出新,创立我们的机床。

现在就是需要进行第一步拆解,由我和三位老师傅动手,其他人由唐教授安排,进行测绘制图。记住了,哪怕是一颗螺丝也要给我测绘,也要记录下来。,”

“大家有什么意见吗?如果没有,就各就各位。”

趁着大家忙乱的时候,刘光福就让三位老师傅准备工具,他穿上能够遮盖全身的围裙,带上手套套袖。直接拿起了螺丝刀,开始了对第一台机床的拆解。他没有让老师傅们动手,因为他的神识已经将机床的全部结构了解了透彻,从哪拆,怎么拆,神识了解了,可是不亲自动手拆解,他怕有遗漏。因为看到的,跟实际拆下来的,兴许有偏差,尤其是在文献中提到的几种公差配合,恐怕不用特殊手段都无法拆解下来。

还好第一台机床拆解顺利,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拆解过程中,在神识的控制范围内,唐教授的表现简直就是让刘光福刮目相看,盛名之下无虚士,唐教授作为华清大学课题组的课题领头人,那业务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零件到他手上,他就能够迅速的安排人测绘摆放,连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都能跟学生说的门清。

两天的时间里,刘光福将三台机床拆了个遍,各个机床的草图都画了出来,无论是零件的还是整个机床的。结果外观差不多的三台机床,竟然内里大相径庭。三台机床有两台是完全一样的,另外一台就显得复杂得多,经过与唐教授的反复核对,那台机床竟然是德国产的,只不过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被改造成了这个样子。

刘光福对这台机床的构造与头脑里文献的描述对比,觉得这台机床更是符合他头脑中改造的目标,这台机床应该使用的是交流电电机,并且最低是220伏甚至可能使用的是三相交流电380伏的。

根据三位老师傅的回忆,这台机床的使用效率没有那两台高,并且这台机床还经常出故障。这样的描述进一步符合了刘光福的猜测,那就是小马拉大车,功率不足无法顺利使用。

刘光福便与唐教授商量,决定以这台机床作为原型机,实施他们的改造。

至此,号称“华国工业崛起先锋”的第一台工业母机开始揭开了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