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轻轻颔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探究:“我并无他意,只是想求个明白。若是以大唐全境之数据为基准进行统计,我觉着其中细节似乎尚有欠缺。”
“大唐疆域广袤,各地情形迥异,加之去年天灾频发,我思虑再三,若仅以此单一指标衡量,而未将救灾扶危之举措纳入考量,恐所呈之数不尽精准。”魏征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细节的苛求。
“再者,”李佑的话语中多了几分恳切,“我期望在统计之时,能细分为各州府之数据,单独列示,如此一来,于朝堂之上,不仅能让群臣一目了然,更能向父王呈现清晰之对比,助其明察秋毫。”
魏征闻言,微微一笑道:“殿下所言极是,吾等当细加甄别,确保每一环节皆无疏漏,以期数据之准确无误,为朝廷决策提供坚实之依据。”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韩仲良四人闻言,纷纷颔首表示赞同,随即退至一旁。会议进行至兵部环节,李靖挺身而出,开始汇报兵部的具体情况。正当众人以为他的汇报即将结束时,李靖话锋一转,提及了蜀王李恪在兵部的一项举动:“自入冬以来,蜀王李恪便开始在兵部统计在朝在职将领的基本信息。出于好奇,臣曾过问此事,直至问清缘由,方知蜀王殿下此举意在全面掌握大唐将领的状况。”
李靖刚刚说完,所有人都惊住了,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皇子插手兵部的事,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啊,特别是对李世民来说,再有一个,这种上杆子给人由头的事,弄的这些大臣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言罢,李靖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恭敬呈上:“陛下,臣恳请陛下仔细阅览此奏折,阅后自会明了。”
王总管随即上前接过奏折,转呈至李世民面前。李世民面露疑惑,因他通常对朝堂将议之事早有预知,而今日李靖此举却令他颇感意外。
及至展开奏折,李世民的眼神逐渐凝重,其上记录详尽,从大将军至最低阶的都尉,按年龄段、参战次数、立功次数逐一分类统计。待李世民阅毕,他抬头凝视李靖,问道:“李爱卿,此奏折你曾审阅并亲自调查过?”
李靖郑重颔首:“陛下,微臣确曾对奏折内容进行核实,与实际情况相差无几。”
言毕,李世民起身踱步至黄案前,最后将目光投向李佑,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他:“你且仔细瞧瞧。”
李佑接过奏折,展开阅读后顿时明了其中缘由。原来,当前兵部将领已现断层之危,且此断层非比寻常。顶尖将领仅余李靖、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寥寥数人,其下唯余他们的子孙承继。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将领虽各领一部,却无合适接班人可选。非是这些将领紧握权柄不放,实乃后继乏人。
然而,李靖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麾下尚有薛仁贵可用。薛仁贵曾随李贞英征战前线,归来后便被程咬金等人留意,最终被李靖招致麾下。至于他们的子嗣,则多分布于禁军或左右卫,虽身居兵部,却鲜少参与实战,多陷于纸上谈兵之境。大规模战役之时,自然无法委以重任。
此刻,即便是奏折上所列之将,亦难担大任。若李世民再不谋良策,大唐兵部恐真将面临人才凋零之境。
李佑心中忧虑,转头向李靖问道:“李伯伯,佑儿有一问,往昔面对此等困境,你们可有应对之策?譬如从基层培育英才,或慧眼识珠,提拔良才?”
岂料,李佑之言一出,朝堂之上的几位将军皆羞愧地低下头,无言以对。而李世民则淡然言道:“提拔之事,自然未曾停歇,但提拔上来之人,亦是力不从心。他们未曾经历过大规模战役的洗礼。”
李佑闻言,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这些将军手下虽有能人,却吝于派遣,视若珍宝,只供家眷之需。然而,他们虽私底下得意,于国于朝,却是无济于事。后备力量匮乏,一旦有变,何以应对?
李佑沉吟片刻,向李世民投去一抹深意,李世民心领神会,微微一笑,复又端坐:“此事朕自会细思,且议他事。”话语间,朝堂之事暂得缓和,而李佑心中的忧虑,却如暗流涌动,亟待时日寻觅解决之道。
礼部与工部之事,虽不显山露水,皆在其职责范围内,并无多少耀眼之处。然而,工部呈报之时,提及诸多在建工程,竟在朝堂之上掀起一阵波澜。桥梁矗立无数,河道拓宽广袤,城镇与道路铺设连绵,种种成就,令人瞩目。
细细盘点,工部一年间未曾停歇,四处皆有工程踪迹。众人心中暗自盘算,却听段纶沉稳汇报:“陛下,臣已将每项工程之开销明细呈上,若有异议,可遣人详查。”此言一出,诸多算计顿时烟消云散。众人深知,此等工程耗资巨大,皆在思量能否插足其中。此刻闻段纶之言,皆归于平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皆非愚钝之辈,明白若其中存在猫腻,段纶断不会如此坦言。然若李世民细查之下发现问题,责任亦不会落在段纶身上。因此,众人皆不再心生觊觎。
再者,此一年间,俸禄亦大幅提升数倍。无论出于何种考量,此等俸禄足以养家糊口,令一家老小生活优渥。何须为那点点风险舍弃现有之美好?
昔日依附世家之诸多官员亦纷纷脱离,官场风气因此好转不少。李世民听闻段纶之言后,郑重点头:“爱卿,朕信得过你,你所行之事皆尽善尽美。”段纶闻言笑而归座。
其实,外人不知晓的是,刚刚汇报之几人中,皆有在皇家商号参股之事。此一年间,他们亦分得了不菲之钱财,足以养活一家老小。因此,他们心中再无他念。
在朝堂之上,讨论如火如荼之时,一侧的李承乾却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神志恍惚,傻傻地呆立原地。从最初至今,他始终未能领悟那些被热烈讨论的事物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困惑不已,这些事件何时发生,为何自己竟毫无察觉,一无所知。
即便有所耳闻,也仅仅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未曾料到,仅仅一年光景,朝堂之上竟发生了如此多的变故。用好听的话来说,大唐的变革可谓翻天覆地,但为何自己仿佛被排斥在外,未能参与其中?李承乾转头望向站在人群末尾的长孙无忌,尽管这位舅舅并未正眼瞧他,但从他的神情中,李承乾还是能感受到一种共鸣——长孙无忌同样对此感到无奈与疲惫。见此情景,李承乾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倍感心累。
他又将目光转向李佑,今日朝堂之上,许多人似乎都变得陌生而遥远。为何一切与他所想象的大相径庭?他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