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肃清朝堂、推行新政之后,张宇并未放松。他深知要真正改善百姓生活,光有一纸旨意远远不够。新政需要一套扎实的税制,既要对百姓宽松,又不能让朝廷的财政断裂。因此,张宇决定进一步筹划税制改革,以确保国库充盈且百姓负担减轻。
一日清晨,张宇召集陆怀安、沈清言与几位心腹臣子,共同商议税制改革之策。
“诸位,我意欲在全国推广一种全新的税收方式。既要避免官员贪腐,又要保证税收效率,大家有什么建议?”张宇开门见山,直接陈述了改革目的。
沈清言站了出来,思索后说道:“陛下,旧时税制繁杂,加上各地官员层层加码,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臣以为,可参考部分西方国家的税收制度,简化赋税种类,征收单一的田赋与商赋,使百姓负担更为透明,也更易监控。”
张宇点头道:“清言此言甚好。怀安,你的意见呢?”
陆怀安略微沉吟,随即提出:“陛下,臣以为税收不仅要简单明了,还要适当减轻部分农民的税负,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地方衙门可以根据收成浮动税收,但仍须严格监督,防止任何官员借机谋私。”
筹备改革细则
几人商议之后,张宇开始草拟税制改革细则。他决定将全国的赋税种类简化为三项:田赋、商赋和工赋。田赋针对耕地,商赋针对商业活动,而工赋则针对手工业与工坊。与此同时,张宇决定引入一项“灾免法”,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受灾地区的税负将自动减免。
为了确保新税制能够执行,张宇设立了三道监察防线。首先,由地方税务官负责每月申报税务情况;其次,中央派遣巡查官不定期巡查;最后,设立“税务通报所”,凡百姓有任何不公之事,皆可通过密报形式直接上呈朝廷,确保官员不敢徇私枉法。
陆怀安巡查之行
为了验证税制新政是否真正有效,张宇决定派陆怀安前往江苏一带,暗中巡查新税制的落实情况。
陆怀安到达江苏后,化身成一位普通商人,与当地商贩、农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对新政的看法。一位商贩感慨道:“新税制确实轻松了不少,以前那赋税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只需缴纳商赋,日子好过多了。”
陆怀安暗自满意,将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下来,准备回京汇报。
官员的暗中反对
然而,朝廷的改革并未赢得所有人的支持。部分地方官员因失去了许多灰色收入,心中不满,开始暗中串联,意图上书反对新税制。他们联合了一些保守派大臣,准备在朝堂上给张宇施加压力。
一次早朝,几位大臣依次上奏,声称新税制实施之后,各地税收锐减,国库入不敷出,且百姓并未因此得利。他们希望张宇考虑恢复旧有税制,以此确保国库安稳。
张宇冷笑,早已料到有人会阻挠,随即下令将陆怀安的调查报告公开。报告详细记录了各地百姓对于新税制的支持,并附上了具体的数据对比,证明了税制改革的成效。
众臣无话可说,一时间,朝堂上无人敢再提反对之词。
财政局的成立
张宇深知改革的效果需要时间检验,但他决意一条路走到底。为进一步巩固税制新政的成果,他宣布成立财政局,专门负责全国的财政管理。财政局不仅监督地方税收,还负责规划和管理国家的开支,以确保国库稳定。
财政局的成立,让朝廷的财政管理更为透明、集中,同时也让各地官员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张宇更是严令,凡财政局成员皆需定期更替,以防止任何人长期占据高位而滋生贪腐。
章末感言
张宇站在紫禁城的最高处,俯瞰整个京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尽管改革的路上仍有阻力,但他已做好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他深知,若要重振大清,就必须不惧风雨,坚定前行。
在肃清朝堂、推行新政之后,张宇并未放松。他深知要真正改善百姓生活,光有一纸旨意远远不够。新政需要一套扎实的税制,既要对百姓宽松,又不能让朝廷的财政断裂。因此,张宇决定进一步筹划税制改革,以确保国库充盈且百姓负担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