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言在内政上为张宇出谋划策,贡献良多,这日更是主动提及:“陛下,军队乃是国之脊梁。现如今,大清的军备还未达到应对外敌的水准。臣以为,当逐步改革军制,扩充兵力,使其更具战斗力。”
张宇点点头,早已深谙此道:“爱卿所言极是,朕正有此意。只是,朝中多有顽固守旧之人,恐怕此事一旦提出,难免引发非议。”
“陛下所虑甚是,臣以为不妨先试行洋务之法,从小规模起步,逐渐扩展。”沈清言认真地建议道,“在沿海驻地培养新军,吸纳西洋技术,待时机成熟,再逐步推向全国。”
张宇面露欣慰,心想果然知己,便继续问道:“有何合适人选来统领此新军?”
“臣以为,适当引荐有抱负的年轻将领,他们思维开阔,更易接受新事物。”沈清言思索片刻,提议道,“若选几位陛下信任的将领前去沿海研习西洋军法,待他们学有所成后,便可承担起新军重任。”
张宇思索着点了点头。此刻他心中已有数位年轻将领的名字,这些人虽然并非显赫世家出身,但才能卓绝,且对朝廷变革忠心耿耿。决策已定,张宇迅速召集几位重臣,将此事秘而不宣地布置下去。
几日后,张宇御书房内,几位将领候在一侧,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期待。他们明白,眼前的任务不仅仅是一次机会,更是展露才华、建功立业之时。
张宇朗声道:“朕即将派你们前往沿海,接受洋务训练,习得西方技艺和兵法。待你们学成归来,朕会委以重任,组建新军,务必以此为己任,不负期望。”
一名年轻将领激动地拱手道:“陛下所托,臣等定不负重托!”
张宇满意地颔首,又望向几人,语气微微加重:“大清所求者,是保家卫国之军魂,是为家园安宁而战!你们心中当牢记,无论前方艰险,勿失本心。”
众将齐声应诺,抱拳领命,退下时脸上无不带着决然的神色。他们知道,这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最好机遇。
沈清言退下后,张宇独自思索着未来的各项决策。新军之策固然关键,但若无足够财力支撑,仍有难度。于是,他决定再度召见沈清言,商议如何进一步充盈国库、提高军费支持。
数日后,张宇与沈清言密议之际,一份意外的奏折被呈上,内容显示南方数地发生了一些不安定动向,有些商贾暗中囤积居奇,试图操控物价,谋取暴利。张宇皱眉审视奏折内容,顿时生出一丝忧虑。
“清言,这些奸商恃财自傲,若不加以震慑,恐会引起民怨。”张宇沉声道。
沈清言略微思索,建议道:“陛下可以派遣钦差前往南方,整治奸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向百姓表明朝廷决心,借此机会稳固民心。”
张宇点头同意,当即命沈清言拟旨,选派精明干练之人南下巡查。沈清言在张宇的信任下,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事宜,逐一部署好人员,确保各项行动的落实。
同时,为了彻底解决商人操控物价的问题,张宇还发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以扶植中小商贾为重点,鼓励民间商贸多元化,保障公平竞争。
几个月后,国库更为充盈,而新军的训练也有条不紊地推进。随着军队装备的改进和战术的革新,朝廷内部逐渐弥漫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氛围。张宇每次巡视军营时,目睹士兵的精进和年轻将领的昂扬气势,心中愈发坚定信念。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之时,边境传来消息,有西洋列强的船舰在沿海一带活动频繁,似有窥伺之意。张宇收到消息,眉头一皱,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大殿中,张宇郑重地宣布:“西洋列强觊觎我大清已久,若我等再坐视不理,后患无穷。朕决定派遣新军前往沿海,一来保卫边疆,二来以示我大清之实力!”
群臣闻言,虽有人担忧战争风险,但也有许多人深受鼓舞,他们为张宇的决策称颂不已。张宇目光坚定,沉声道:“大清的未来,不是屈从,而是自立自强。朕绝不允许任何外敌欺凌国土!”
大殿中响起阵阵赞叹声,张宇深感内心的责任加重,更加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