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肉眼可见的打了个哆嗦,竹子说过的卫国的遭遇还言犹在耳。
王桂花看着,“英子啊,大热的天,你是冷吗?”
英子:我是吓的,没这么吓人的。
大孩子念书需要交借读费的,和太小孩子需要上托儿所的,都是由厂里出钱。
竹子说了,这是福利。孩子们在身边,他们也放心,比放在老家牵肠挂肚影响精力抢了百倍千倍。
小钱换大利,太值了。
东福村现在都有托儿所了,就村里出了个房子,家里有小孩子送到托儿所的人家,一家出一个人看一天。
张大雷送过去老多木头玩具,也没要钱。
说是托儿所,其实一个单纯的大家凑到一块看孩子的地方。
家家户户都忙,没有闲人。
厂里的孩子也在那,也排班轮到就去看一天。
“娘,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用您操心。孩子跟着我们挺好的。”
王桂花觉得自己好心当成驴肝肺了,她好心儿媳妇还不领情。
“英子啊,你这话真伤娘的心。我看一个也是看,看俩也是看,我是亲奶,你还信不过?”
“你是不是信不过我啊?”
“娘,你说哪儿去了,就是我想孩子,是我离不开孩子。”
“有啥好想的。”
兰花帮着解围,喊英子过去帮忙干活。
英子在大厨房里拿锅铲出气,“哼!今年让他爹自己回去吧,俺们在省城过年。”
“我也回去够了,孩子都在这,在哪儿过年都一样。”
兰花回去过一个年,不是休息,是又忙活又累,身心俱疲。
俩人开始吐槽。
“家里就没断过人,就跟看猴似的。问这问那的,啥都问。”
“一遍遍的问,你问我我问,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就没完没了。”
“还有借钱的……”
天刚冷,就一封封的来信,问啥时候回去过年,跟催命似的催,就怕不回。
王桂花真是没法子了,儿媳妇不舍得孩子。
要是孩子在老家,儿媳妇能定时给家里写信寄钱寄东西。
“婉芝啊,你了娃,你婆婆来给你看孩子伺候月子,那伙食费怎么算啊?”
婉芝扶着腰戴着草帽,在阴凉地和太阳地中间溜达。
“伙食费该咋给咋给,咱不占厂里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