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才的那些话纯是违心的话,他现在越来越不信任朝中的任何一个人了,他想要自己要培养心腹。
赵构的目光在张浚渐行渐远的身影上停留了片刻,那不易察觉的微妙表情中,隐藏着深深的忧虑与决绝。
他心中明白,刚才对张浚的赞许与信任,不过是出于稳定朝局、安抚人心的权宜之计。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旋涡中,他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可以完全信赖的伙伴。
回到内殿,赵构独自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局势。而现在的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助。
“我必须要有自己的心腹。”赵构在心中暗暗发誓。他意识到,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力量,才是最可靠的。于是,他开始秘密地布局,寻找并培养那些忠诚于自己、有能力担当重任的人才。
赵构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在书房内翻阅着古籍,思绪万千。他回想着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尤其是明朝时期,锦衣卫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强大的职能,成为了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剑。
这个念头一旦在脑海中形成,便如野草般疯长,他坚信,在宋朝建立一支类似锦衣卫的机构,将能更有效地巩固皇权,监视百官,维护朝纲。
次日清晨,金銮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庄重而紧张。赵构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众臣。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朕思及历朝历代之治乱兴衰,深感加强皇权、整肃朝纲之重要。为此,朕决定设立一新机构,名为‘御前密探司’,其职能效仿明朝锦衣卫,专司监察百官、侦缉奸佞、维护朝纲之重任。”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惊愕不已,有的则面露忧色。他们深知,这样的机构一旦成立,必将对朝中势力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自己也难保不会成为其监视的目标。
然而,赵构并未理会朝臣们的反应,他继续说道:“朕知此举非同小可,但为了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朕不得不为之。朕希望诸位爱卿能理解朕的苦心,共同支持这一举措。”
说完,赵构便宣布退朝,留下满朝文武在殿内议论纷纷。张浚作为朝中重臣,自然也在其中。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担忧这样的机构可能带来的权力滥用与朝堂动荡,又深知赵构此举背后的无奈与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构亲自操持“御前密探司”的筹建工作,从人员的选拔、培训到制度的制定、完善,无不亲力亲为。
他精心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官员和武林高手,作为密探司的骨干力量。同时,他还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情报收集与传递机制,确保密探司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朝中及地方的各种动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御前密探司”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并开始在维护朝纲、打击奸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朝中的气氛也变得更加紧张与复杂。
大臣们纷纷加强了对自身的防范与保护,生怕一不小心便成为密探司的下一个目标。而赵构则通过密探司的情报网络,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朝中的大权,使得自己的意志能够畅通无阻地得到执行。
然而,赵构也深知,权力的滥用与腐败往往与权力的集中相伴而生。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与理智,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他希望通过“御前密探司”这一机构,真正实现皇权的巩固与朝纲的整肃,为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过选谁当这个机构的一把手呢,他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岳云!
赵构在心中反复斟酌,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岳云这个名字。岳云,作为名将岳飞之子,不仅继承了其父的英勇与智慧,更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忠诚。
在多次战役中,岳云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无畏的战斗精神,深得军心与民心。更重要的是,岳云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任何背叛之举,这让赵构对他充满了信任。
于是,赵构决定任命岳云为“御前密探司”的首领。这一决定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大臣都对岳云的才能和忠诚表示认可,但也有一些人担心他年轻气盛,难以驾驭如此重要的机构。
然而,赵构却坚信自己的眼光,他认为岳云正是那个能够带领“御前密探司”走向辉煌的人。
在任命仪式上,赵构亲自为岳云颁发了委任状,并对他寄予了厚望:“岳云,你乃将门之后,英勇善战,忠诚可靠。今朕任命你为‘御前密探司’首领,望你能够不负朕望,整肃朝纲,巩固皇权,为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贡献你的力量。”
岳云接过委任状,跪拜谢恩,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责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也明白“御前密探司”这一机构的重要性。他发誓要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确保密探司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忠诚于朝廷,恪尽职守。
岳云接过委任状的那一刻,整个大殿似乎都为之一震。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仿佛已经预见到自己将如何引领“御前密探司”走向新的高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岳云迅速投入到新角色的准备工作中。他深知,作为密探司的首领,不仅要具备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战斗精神,更需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严谨的管理能力。因此,他首先着手于团队的建设与培训,亲自选拔了一批忠诚、勇敢且机智的探子,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望着张浚远去的背影,赵构露出一副不易察觉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