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坪村的村正名叫赵光,他兼任本村村正,不仅掌管上坪村,还掌管着下河、西坪、阳坪、百丈崖一共五个村的大小事务,其他五村的村正均听从里正赵光的命令,负责处理本村日常事务。
主要是因为这五个村相互交界,距离小镇偏远,且道路难行,乡正管理不便,于是经县太爷请示之后,这种情况下的相邻几个村子设立一个里正,代替乡正管理五村。
里正府在上坪村西北,位于上坪村至三川峡镇的大道之上。
卖山货所得银钱分账之事处理完毕的半月之后,叶松、铁锤、白虎等人分别到村里长根、马熊、二狗子等远方跑过腿贩过货至今依然不怎么富裕的几个人,和李德仁、张贤二位老人家里登门拜访,顾不上客套,开门见山把开办村塾的提议一说,这些人无一例外欣然同意。
村贤李德仁、张贤二位老人德高望重,受到村里绝大多数村民的爱戴,哪家要是有红白喜事,通常都是请他们当知事。
接下来,两位村贤要做的就是去请里正大人出头号令村民了。
里正大人一看张贤、李德仁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了,赶忙让差役乐虎、乐猛给二人搬椅子,请二位老人就坐。
二位老人还未开口,高高地坐在太师椅上的里正大人当先开口问道:“你们今天找我有什么事吗?是哪家的鸡丢了还是牛被盗了?”
刚说到这里顿觉不妥,这两位老人家一起到来不可能是为了这点私事,改口道:“李老先生,您先说说,你们为何事而来?”
李德仁开口道:“我们想请求里正大人号召全村村民共同开办一个村塾。”
“开办村塾?你们怎么突然提出这样一个想法?以前从未有人提起过。”
“是这样,这些年村里人大多都没有文化,不识字,连写封书信都要请下河村的老先生,别说去外地就是去一回镇上,那铺子前头挂的牌子都不认识,我头一回去小镇,肚子饿了想找家店吃碗阳春面,结果走到了茅厕里面。
村里人不懂算术,买点东西或者卖点山货往往吃亏了还不知道,这也是这么多年,咱村里人人勤快但还是一贫如洗的原因。我们几个都认为,村里办个村塾十分有必要,哪怕只有一间屋子,只有几个人读书,那也是于咱村长远有利的好事,村塾开办起来,不管大人小孩想学识字的都可以去。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的好处,村里人肯定都会支持的。”
“即使考不了童生、秀才,只要能认得几个字,起码出个远门,写两封家书,无论生活还是买卖都很方便,不用到处求人,不吃亏。”一旁站着的长根补充道。
“读点书的好处,我自然是知道,开办村塾当然是好事,一旦开办就需要村民出钱出力,但此地村民刚猛彪悍,冥顽不灵,只怕大多数都不会同意。我虽身为里正,也不能强迫于人,万一逼急了大家都去山上当山贼,闹腾起来不仅我头顶的乌纱帽保不住,村里百姓的日子也不大好过。”
赵光表面上为难地道,心中却是一喜。
“由我们去说服大家吧,只要大多数人同意这事,那就好办了。”张贤道。
“以几位老先生在村里的威望,我相信村里人大多会听你们的,但是开办村塾仅仅嘴上支持那是不行的,你们想过没有,这其中还有很多难处,比如在哪儿开?场地怎么办?请谁来教?就村里现在这个情形,就是开办起来,也没人来读,总不能免费吧?别的不说,先生的工资总是要付的吧?”
李德仁道:“这些问题我们也商量过了。场地好办,村里哪户有空余的房子租来给点租金就是了,一开始嘛有一两间就够了,先生嘛自然是要花钱去请的,租金和工钱嘛,村里每户村民分摊一些,愿意读书的学生再出一点就行了,这要不了多少钱。等到以后村里人读书的越来越多了,大家再多出些钱,集资办个村塾。”
“那你们可是要说服村民自愿出钱哦,只要没有人煽风点火的带头反对,导致村里暴动,我便用我里正的职权全力支持你们?你们看怎样?”里正赵光道。
众人见里正大人同意,齐声允诺告辞离去。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他们在农忙之余便去各家各户串门唠嗑,然后提出开办村塾的建议。凭着张贤、李德仁的威望,和叶松等人,以及外出做过营生的那几人以自身碰壁经历为实例外加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竟然把村里大多数人的工作都做通了,至于还有少部分人,只要大多数人同意,提议实行起来,他们也不得不听里正大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