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的同学

季云的故事 刘季云 2692 字 2个月前

一 堵塞烟筒就不用上课了

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天空灰蒙蒙的,仿佛连太阳也不愿意早起。我们这群学生,裹紧了棉衣,戴着手套,踏着厚厚的积雪,匆匆赶往学校。尽管心里对温暖的被窝依依不舍,但对知识的渴望还是驱使我们踏上了上学的路。

那天早晨,当我们推开教室的门,一股浓烟扑面而来,呛得我们连连咳嗽。教室里烟雾缭绕,视线模糊,几乎看不清彼此的面孔。炉子里的火似乎比平时更加旺盛,但那股热气却怎么也传递不到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

“咳咳,这是怎么回事?”班长小宁捂着鼻子,皱着眉头问。

“烟太大了,根本进不去。”学习委员小玲一边咳嗽,一边摆手驱散眼前的烟雾。

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猜测是不是炉子出了问题,有的担心今天的课程会不会受到影响。这时,班主任蒋老师走了进来,她的眉头紧锁,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弄得措手不及。

“同学们,今天的炉子好像出了点问题,烟太大了,大家先到操场上去,等烟散了再进来。”蒋老师的声音透过烟雾传来,带着一丝焦虑。

我们只好听从老师的安排,一个个走出了教室,站在操场上,呼出一团团白气,互相抱怨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虽然心里有些不安,但想到不用上课,大家的心情又轻松了许多。

“真是太倒霉了,大冷天的还要在外面挨冻。”我抱怨道。

“不过,不用上课也挺好的,可以多睡会儿懒觉。”有同学调侃道。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虽然身处寒冷之中,但彼此的谈笑风生却让这个冬日的早晨多了几分温暖。

蒋老师走出教室让大家放学回家,一时也找不到出问题的根源。她留下几个同学帮忙修理炉子。

打开窗户,让烟雾慢慢散去,然后拿起工具,开始拆解炉子的烟筒。经过一番检查,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不知是哪位同学,竟然撕了一块门帘,把烟筒堵死了。

第二天,当蒋老师在班上宣布了这个发现,全班同学都惊呆了。大家议论纷纷,猜测着是谁干的。

“谁会这么无聊,堵烟筒干什么?”大家议论纷纷。

“可能是想恶作剧吧,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小玲分析道。

“这可不仅仅是恶作剧,这关系到全班同学的安全和学习。”蒋老师严肃地说,“我希望那位同学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

同学们都沉默了,心里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虽然我们都喜欢开玩笑,但这次的事件确实让大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蒋老师没有过多地追究责任,而是借此机会教育我们要有责任心,要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她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让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次炉子事件,虽然让我们体验了一次意外的“假期”,但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它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不仅要有求知的热情,更要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这件事让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这件事也让我们对蒋老师更加敬佩。她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更关心我们的成长。她的教诲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房,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如今,回想起那个冬日的早晨,那股浓烟似乎已经消散,但蒋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笑声却依然清晰。

二 拆椅子烧火

在那个没有暖气的年代,冬季的寒冷总是让人难以忍受。我们学校的取暖方式十分原始,依靠着教室里的煤炉来抵御严寒。每天早晨,值日生们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前到校,点燃炉火,为一天的课程带来温暖。

炉火的引燃并非易事,需要用到废旧报纸、干燥的木材和树枝,点燃后再添上煤炭。学校虽然会预备一些引柴,但数量有限,有时受潮就不容易燃烧。因此,同学们也会自发地从家里或路上捡拾一些木柴带到教室,共同为取暖出力。

然而,就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同学为了让炉火更旺盛,竟然打起了教室里座椅的主意。他们偷偷地拆下座椅上的木板条,将其弄断,投入炉火中。木板条燃烧时发出的火光确实比树枝更为旺盛,但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公共财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