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认为,为了文瑾言老师的梦想,他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如今在这个家族需要文瑾言贡献力量的时候,儿子也应该暂时放下教书育人的理想,为家庭效力,为父亲分忧解难。何雨柱的一番肺腑之言,使原本不愿离开学校的文瑾言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决定。他认为既然多年来享受了父亲提供的各种资源和便利,如今在父亲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家里的一员,理应挺身而出。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文瑾言果断地告诉何雨柱,他会迅速处理学校的辞呈,随后进入天工集团工作,协助父亲分担事务。见到二儿子态度转变,何雨柱内心感到非常欣慰,立刻对儿子的表现给予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赞美。接下来,他便仔细琢磨要怎样安排文瑾言的职位。虽说在天工集团里他说了算,但仍需要考虑到一些基本的规范与制度。不能一开始就把重要职位交给儿子,否则可能会引起员工们不满和议论。
比如大儿子一家就是在公司初创时一同加入,属于资深老成员,并因此赢得了相应的权威,所以对他们拥有高位,没有人提出异议。此外像韩春明那样能负责宝安事务的情况也是基于早期进入集团积累的经验,不仅时间久远还表现出了相当的工作能力。相较之下,首次涉足商界并无实际工作经验的文瑾言,即便身为集团创始人的儿子也不可能立刻步入领导层。
不过,如果坚持让儿子一步到位,自然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为避免将来可能遭遇的问题以及出于对孩子发展的考虑,这种选择并不适合。在为二儿子未来的职务感到轻松之余,关于文瑾言同意加入天工工作的消息也被母亲文丽及妻子苏萌所知悉,两人心情十分激动和欣喜若狂,认为投身集团肯定胜过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尽管以往对此并没有过多置评。
但她看着几个已参加工作的女儿,除了二儿子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外,其他三位连同两个儿媳不是从政就是从军,或是帮着她们的丈夫在天工集团打拼,前途一片光明,心底仍然期望二儿子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而不只是在学校的讲台前耗尽一生。
事实上,文丽作为教师之一,深深明白这个职业对何家而言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就拿自己来说吧,由于家庭的责任,多次无奈放弃职位归家。因此,她非常开心地看到一向热衷于教学的二儿子,在丈夫的影响下决定进入天工集团任职。对此结果,一方面对儿子文瑾言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欣慰;另一面,对她丈夫何雨柱的成功引导充满了复杂的感受。再一次,文丽由衷地认识到,不管怎样,这个家中的一切总能得到这位支柱性的男子的稳妥处理。能够拥有如此丈夫,她的感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对儿媳苏萌来说,这一幕更是无需赘述。身为妻子,自然也期望着她的配偶能够事业有所建树。即便是最初和文瑾言结婚时他是名普通教师,而他对教育的坚持苏萌也了然于胸,但这仍不会减弱苏萌希望丈夫能在商业王国有所突破的心愿。因此,在繁忙之余苏萌亦曾几次劝说文瑾言离职来天工集团同她共同奋斗,可是多次未遂,她不得不遗憾接受了现状,偶尔还会安慰自己,认为或许是因丈夫的这份淡泊名利才获得其公公对她在集团财务工作方面的特别信任,不失为一种补偿。
令苏萌难以预料的是,仅仅因为她怀孕的消息,竟促使公公主动开口说服丈夫前往天工。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甚至引发了她些许无稽之谈的想法:如果提前怀上,或许文瑾言能更快地迈入家族企业。但是她很快明白过来此想法太过天真了。待冷静后苏萌分析了整个情境,意识到促使这次公公行为的直接因素固然与她怀上有关,但究其根由是源于大嫂与她相继怀孕的事实加上大哥何瑾瑜决意走从政路而决定离开集团的情形。
毫无疑问,如果哥哥没有打算退出集团业务投身政治场域,则很可能其父不会有动机让女婿文瑾言参与进来。
意识到这一点,苏萌不禁感叹了一声,旋即心中充满了极大的喜悦,无比激动。
因为苏萌猛然意识到,何雨柱这样的安排,很有可能是有意好好培养她的丈夫文瑾言,并且似乎有意将来将天工集团交给他来掌管。毕竟,苏萌觉得在何雨柱的五个儿子中,大儿子何瑾瑜涉足政治,三儿子何瑾珩从军,老四和老五年纪还小,在求学阶段,短时间内也无法承担起重任。因此,除了她的丈夫文瑾言外,暂无其他合适的培养对象。
在苏萌看来,经过何雨柱多年的努力和发展起来的天工集团,绝不会轻易拱手让人,必定要由何家人掌控才能延续家族利益。当想象到未来她和丈夫能够共同掌控天工集团时,苏萌不由得兴奋得头脑一阵空白,心中难以自持这份激动之情。
这种设想如果成真的话,对苏萌而言绝对是无上的光荣。
有了这样的想法,对于文瑾言辞掉工作这件事情上,苏萌非常积极。如果不是文丽和文瑾言极力劝阻,苏萌甚至想亲自陪伴他完成所有的离职手续。此外,她也不断地对文瑾言强调:既然答应了何雨柱就一定不能让他失望,并详细介绍了公司内部的运营和人际关系,告诉他应该怎样起步。
苏萌还特意叮嘱,如果有任何问题无法解决,又不想直接向何雨柱求助,可以回来和她商量,她也有足够的公司内人脉帮助处理。
对于妻子苏萌的热情与不断的建议,文瑾言虽然听得有些多,但是理解到这是出自妻子深深的关心。所以他始终认真听取每一句话,并郑重地答应一旦碰到棘手的问题,他会立刻请求苏萌的支持。
何雨柱认为,为了文瑾言老师的梦想,他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如今在这个家族需要文瑾言贡献力量的时候,儿子也应该暂时放下教书育人的理想,为家庭效力,为父亲分忧解难。何雨柱的一番肺腑之言,使原本不愿离开学校的文瑾言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决定。他认为既然多年来享受了父亲提供的各种资源和便利,如今在父亲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家里的一员,理应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