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3年,即同光元年的闰月丁丑日,后唐朝廷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李嗣源,这位功勋卓着的将领,被任命为检校侍中,同时继续担任他原本的职务——横海军节度使、内外蕃汉副总管。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李嗣源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幽州节度使李存审也获得了新的荣誉。他被任命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并继续担任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任命无疑为后唐的边疆防御增添了坚实的力量。
河东节度使朱友谦同样受到了李存勖的器重。他被任命为检校太师、兼尚书令,这一职位的提升,不仅是对他过去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在河东地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
此外,安国军节度使符习被加授为同平章事,定州节度使王都被加授为检校侍中。这些任命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各位将领和官员的信任和重用,也展示了后唐朝廷在人事布局上的精心考量。
在同月,李存勖还追尊了他的先祖们。曾祖蔚州太保被追尊为昭烈皇帝,庙号懿祖;其夫人崔氏被追封为昭列皇后。皇祖代州太保被追尊为文景皇帝,庙号献祖;其夫人秦氏被追封为文景皇后。皇考河东节度使、太师、中书令、晋王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这些追尊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先祖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也彰显了后唐王朝在宗法制度上的严谨和尊重。
为了祭祀先祖,李存勖下诏在晋阳建立宗庙。这座宗庙将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懿宗昭圣皇帝、昭宗圣穆皇帝以及懿祖以下共七位先祖供奉其中,成为后唐王朝的精神家园和象征。
就在这个月里,后唐的边疆也并不平静。甲午日,契丹侵犯幽州,其兵马一路推进至易、定两地后才撤退。契丹的入侵无疑给后唐的边疆防御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从郓州来的人为后唐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他报告说,节度使戴思远领兵在黄河边上,而州城内却没有守兵,这是一个偷袭夺取郓州的绝佳机会。李存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召见了李嗣源进行商议。
李存勖对李嗣源说:“昭义军违抗命令,梁将董璋正在攻打泽州。梁的意图很明显,他们想要占据泽、潞两地。然而,他们却没有料到会有别的事情发生。现在汶阳地区没有防备,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李嗣源听了李存勖的话后,深表赞同。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趁机偷袭郓州,扩大后唐的疆域。
于是,壬寅日,李存勖命令李嗣源率领五千步兵和骑兵,悄无声息地从黄河边奔赴郓州。李嗣源率领的军队行动迅速而隐秘,他们一路疾行,很快就到达了郓州城下。
当天夜里,天空下起了阴雨。雨水淅淅沥沥地落在城墙上,也落在了后唐将士们的心头。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必须全力以赴。
而郓州人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后唐军队的到来。他们或许正沉浸在宁静的夜晚中,或许正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即将席卷这座城池。
就在这个时候,李嗣源率领的后唐军队趁机攻入了城中。他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郓州人惊慌失措,纷纷逃窜。然而,在后唐将士们的勇猛攻击下,他们很快就败下阵来。
就这样,郓州被后唐平定了。李存勖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他立即下诏任命李嗣源为天平军节度使,负责镇守这片新的疆域。
梁国国君听到郓州被攻陷的消息后大为惊恐。他深知郓州的重要性,也明白后唐的实力不容小觑。于是,他急忙派遣王彦章代替戴思远统率军队前来抵抗后唐的进攻。
然而,此时的后唐已经占据了优势。他们不仅成功偷袭了郓州,还扩大了自己的疆域。而梁国则陷入了被动局面,不得不派遣大军前来应战。
当时,朱守殷正守卫着德胜南城。他深知王彦章的厉害,也明白李存勖的担忧。于是,他加紧了城防的守卫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而李存勖则前往了澶州。他深知王彦章的突然冲击可能会给后唐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他决定亲自前往澶州指挥作战。
公元923年,即同光元年的闰月丁丑日,后唐朝廷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李嗣源,这位功勋卓着的将领,被任命为检校侍中,同时继续担任他原本的职务——横海军节度使、内外蕃汉副总管。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李嗣源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