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荀氏的下场让他们知道,一旦造反,失败了不仅自己会死,家人会死,他们还会被除族,死了都不得安宁,别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了,只怕十八年后他们还是孤魂野鬼,想要进畜生道都难。
这个风险就太大了,除非特别的变态,不然没人愿意冒这个风险。
就连江南的琅琊王都被赵含章的狠戾给吓住了,虽然收到了王含的头颅,但愣是一声不敢吭,默默地收了人头。
自然,徐州也默默地换了一个刺史。
琅琊王封地在徐州,所以他在徐州经营多年,要是换了别人去做刺史,一定施展不开,不死也会被琅琊王架空的。
但去的人叫刘琨。
刘琨这个人吧,在赵含章看来毛病一大堆,但他在士族中是大拇指般的存在,而且他身上自有一股魅力,只要他想,他跟谁都能成为好朋友。
哦,对了,被赵含章要来做质子的段匹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早些年刘琨倚仗拓跋鲜卑,而王浚与段氏鲜卑合作,双方时常交战,所以段氏鲜卑和刘琨的关系很不好。
但历史上,拓跋鲜卑出事以后,刘琨竟然能够越过王浚和段氏鲜卑成为好朋友,和段匹磾等人结成了深厚的情谊。
不过可惜,最后段匹磾还是在王敦的挑拨中猜疑刘琨,然后把他杀死了。
虽然最后段匹磾杀了刘琨,但他内心深处还是很喜欢刘琨的,咳咳,赵含章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刘琨在徐州很吃得开,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徐州失去
王含这个刺史不仅没有混乱,反而更欣欣向荣起来,甚至有些士族已经有疏离琅琊王的意思,跟着刘琨偏向赵含章。
当然了,他们自觉不是偏向赵含章,而是偏向小皇帝,小皇帝才是正统,琅琊王到底远了一些,要是跟着他,岂不是又要和之前的八王之乱一样了吗?
看,琅琊王经营了十数年的局面,刘琨办几场宴席和音乐会就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