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拍卖会上的第一块粉岭地皮这些公司全部都有参股,再加上了几家现场有意竞价的公司,且第二块元朗地皮参股的公司更多。
这些内幕消息爆出后,香江市民纷纷怀疑这些地产商在拍卖会前早已商量好合谋串标,但各家地产商事后声称他们只是就香江地产建设商会的会务问题召开了一次会议。
由于这个时间点太过敏感,没人相信这些地产商的说法。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地产商在向港府摆姿态,以卖地收入为要挟,用强硬的态度抗议港府之前出台的抑制楼市的措施。
地产商不是不可以联合起来竞拍土地,而是不能出现变相垄断的局面。一旦地产商组织起来垄断了官地拍卖以此来谋取暴利,香江的房地产市场就毫无公平可言了。
一时间,香江的地产商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遭受了猛烈的批评。
大公报发表社论:这一次的官地拍卖是近年来拍卖场上少有的冷落情况。以往,官地拍卖多半竞投激烈,屡创新高。这一次地价突然暴跌了三分之一,并不是香港整体经济之福,股市就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地产股急跌,令投资者不知所措。
房价太贵,与市民的购买力完全脱节,需要作出调整。这是大家的共识,也希望能见到这种情形有序地、温和地、缓慢地出现,而非急升之后出现暴跌。
这一次的官地拍卖,是特殊环境、特殊因素下的产物,不能以此为准,否则,会影响香江经济的稳定,不利于平稳过渡……
大公报是内地在香江的喉舌,在还有三年就要回归之际发出这样严厉的批评声音,是一众地产商始料未及的事情。
郑裕彤,李兆基等香江本地地产商的代表人物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地价反映地产商只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否认地产商联手压低地价,绝对没有向港府示威这回事。
但这种说法并不为市民所接受,这两块地皮又不是所谓的地王,需要投入的资金并不算多,包括新世界和恒基在内,参加了这次拍卖会的至少有七八家地产公司有财力单独拿下这两块地皮。
况且地产公司可以卖楼花,提前回笼资金,基本上不存在分摊风险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