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上庸风云涌动

告别了给予他诸多启示的田豫,这段时间尽管田豫未曾主动教导,但刘禅在治国理政和笼络人心方面,都从他身上获益匪浅。

此刻,刘禅必须离开,他需火速赶往上庸,而心中那股不安的预感愈发强烈。

孟达提前半年发动叛乱,看似有利,却有违常理。郭模的背叛和信件泄露,不应发生,不应成为诸葛亮与孟达之间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要说诸葛亮借此公报私仇,难以置信;若言孔明惧怕孟达,更是无稽之谈。然而事实摆在那里,诸葛亮的急躁昭然若揭,逼反孟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正是刘禅最为忧虑的所在...

他有种预感,或许遗漏了某个关键,才使得现状陷入如此奇妙的境地。更重要的是,他察觉到不可预测的变数如同魔法般涌现,他的布局似乎永远追赶不上这片神秘大陆的瞬息万变。

正当他准备绕道返回上庸之际,简雍挡住了他的去路。

“此刻的上庸必定风云变幻,此刻回去,你无法扭转乾坤。汉中、荆州,乃至宛城,都在孕育着动荡,先耐心观察,静待时变!”

简雍从不轻易干预刘禅的决策,除非他洞察到了潜在的危机,此刻便是如此。尽管简雍的智略并非广为人知,但他的丰富经验不容小觑。

他此刻拦下刘禅,必然有其深意。而刘禅虽焦虑不安,却并未反驳。

等待期间,新城郡也在经历着奇异的变革。孟达虽较历史提前许多投降,但命运的轮回让他做出了相同的抉择。他的疑虑与反复无常使他逐渐丧失对所有人的信任,无论是被他逼反的智者诸葛亮,还是试图拉拢的司马仲达,或是西川的假援军,江东的虚伪盟友。

他拒绝了所有人,任由汉中大军滞留于木阑塞之外,而那些所谓的江东盟友也被他阻挡在西城附近的安桥城,犹如门外之客。

在这片上庸的土地上,他决心孤军坚守。麾下的士兵众多,他的军事才华也确实不辜负曹丕的期望。论能力,他无可挑剔。他深信只要给他时间,任何侵略者都无法越雷池半步。他需要整合上庸的士兵与官员,引导他们一同向西川投降,这是他的筹码。

面对诸葛亮关于司马懿可能的突袭警告,他的回应一如历史,他早已计算好一切,从宛城向洛阳请求出兵,再到收到指令,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诸葛亮深知孟达心中仍有疑虑,便令魏延随时准备出兵攻打木阑塞,直接自汉中突入上庸。即使无人留守新城郡,也要确保其不失。

然而,当诸葛亮的指令抵达魏延手中,魏延尚未对木阑塞发起攻击,木阑塞的防守力量已然易主。申仪率军占据了木阑塞的险要位置,牢牢钳制住了魏延的大军。申仪的指挥才能或许不及魏延,但要突破木阑塞的天险,绝非短时间内能实现。

魏延帐下的勇将姚静、郑他率先冲锋,非但未能建功,反而因急躁大败而归,还因此受到魏延的严厉惩罚。

进攻陷入了僵持状态。

此刻,江东的军队已无暇多言,直接进攻安桥城,他们不再提及盟友,只想夺取上庸,把它纳入江东的版图...

然而此番,他们在突袭安桥城的瞬间遭遇惨烈挫败,一队神秘骑士从侧翼袭来,领头者正是当年曹仁麾下那名威震四方的勇将,曾一举击溃甘兴霸的牛金。

紧接着,司马懿再度收复安桥城,派遣悍将牛金驻防,此番大军中,除司马懿外,还有荆州的统治者,胡质,他的存在便是他对挑战洛阳那位权力巅峰者的胆识来源。

胡质,原为曹丕临终制约世家势力进入荆州屏障的棋子,如今徐晃陨落,文聘沉默,这位仅有行政权的刺史却展现出明智之举。

鉴于司马懿掌控着荆襄兵马大权,胡质自然不会与之对抗,他顺从地听从命令,虽未列入司马懿的出征名单,但在后方始终竭尽全力提供支持。

占领西境附近的安桥后,司马懿迅速指令部将胡遵奇袭木阑塞,胡遵的加入让魏延企图迅速攻略新城郡的计划化为泡影。

魏兴郡的兵马在申仪的引领下直扑房陵,未与司马懿会合,反而趁孟达转移至上庸城之际,抢占了新城郡南部的战略要地。

孟达之子孟兴意图带兵前往上庸与父会合,却在途中陷入申仪的埋伏,一役后行踪成谜。其麾下将领石苞,带领新组建的賨人士兵向申仪投降。

面对这位陌生人,申仪虽有所警惕,但并未拒绝石苞的归顺,让他镇守城外,静待战局终结。

司马懿的速度超越了历史,六日内疾驰千里,收复了安桥和木阑塞两座坚垒,兵锋直指上庸城。

孟达对这突如其来的速度感到惊愕,但他毕竟是曹丕所信赖的将领,虽失先机,却抢先在城外布兵设防,构筑了堡垒木栏。

然而这些防御并未能阻挡司马懿,他率军飞驰至四面环水、一面临山的上庸城,避开堡垒,不知从何处调集的船队趁着夜色强行渡河。

次日清晨,孟达登上城墙,只见上庸城已被全面包围,八路大军从八方发起无休止的猛烈攻击,由司马仲达亲自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