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冢三郎出生在某个熊本县的小渔村里。
渔村濒临某个内海海湾,其中的海产极为丰富,养活了渔村里数百的人口的同时,还在不断供养着整个城镇里的几万人。
鱼冢三郎最初的记忆,就是冒着黑烟的船只和飘散在空中的海腥味。
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会把他裹在襁褓里,拉着他的二哥鱼冢次郎一起,站在海港的一边等待着父亲的渔船。父亲的渔船叫做“旭日号”,在海港里不知道有多少旭日号,但鱼冢三郎觉得自己家的渔船是最好的。
父亲和大哥鱼冢太郎一般会在半夜出海,等到晨间回来,那个时候的鱼获味道鲜美,也会受到各种大酒店的收购者的欢迎。带着海腥味的空气飘散,汽笛的声音靠近海港,父亲抛下绳索,大哥在船头对着他们招手。
晨起的海猫已经在空中飞翔,大哥会抛起几条小鱼朝向天空。那些美丽的飞鸟俯冲下来,在空中接住小鱼然后吞下肚去。它们会站在船头,渔村里的渔民说海猫会知道谁家的运势好,停留得越多就说明那个人能打到越多的鱼。
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妈妈会把他送进大哥和二哥的手中,二哥力气小些抱不动他,于是会坐在石板上。大哥拿着捞上来的各种东西逗他,有触角还在扭动的海星,或者闭着贝壳的扇贝。有时候还会有挥舞钳子的龙虾,个头不大,但肉质已经非常鲜美。
父亲扛着没卖出去的鱼获回家,它们会被腌起来变成鱼干,在之后卖出去。鱼会被放在案板上开膛破肚,睡了一整天的猫会在这个时候醒来,迈着大摇大摆的脚步走过来捡内脏吃。有内脏吃的猫,毛皮像是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稍大一点时,鱼冢三郎就去了学校。
大约是吃了文化的亏,父亲和母亲让鱼冢三郎去了稍微远一点的寄宿小学,每个星期都只有周末可以回家。在打开门的时候猫会迈着方步走来,嗅嗅鱼冢三郎的鞋子,然后拿脸颊把鱼冢三郎的裤腿蹭得全都是毛。
母亲会一边洗衣服,一边骂骂咧咧,而猫似乎不知道自己在挨骂,只是喵喵叫着,尾巴像是小勾子一样卷来卷去。
鱼冢三郎记得猫的名字是“武士”,因为它的背上有着刀一样的花纹。不过记得猫叫“武士”的好像只有他,父亲母亲叫猫的方式是敲着猫饭碗,大声呼唤“咪咪”。猫自己也不怎么记得自己叫“武士”,鱼冢三郎喊它的时候它几乎不搭理,只是拍一下尾巴表示听到了。
在写作业的时候是武士最亲近鱼冢三郎的时候。父亲和母亲识字不多,在鱼冢三郎写作业的时候从不会打扰他,但武士不一样。不识字的武士最喜欢趴在鱼冢三郎的作业本上,蜷缩成巨大的一团。
鱼冢君的作业本里总是有猫毛呢,负责收作业的女孩笑着说,一定是可爱的小猫咪吧?
鱼冢三郎不擅长和女孩子说话,只能涨红着脸比划,表示武士现在已经是肥猫了,比起他的头,不对,比大头老师的头还大。教国文的大头老师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他的背后,戒尺高高举起,又轻轻碰了一下他的肩膀。
“不要给人起外号,三郎。”老师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