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人要收养孩子,在切子圣园里的所有孤儿对源长录都表现出了非常热烈的欢迎。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发现有许多孩子正在目光炯炯的看着他,有些胆大的孩子还会冲上来自我介绍。
简直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推销员一样,不断说着自己具有的那些好处。吃的很少,非常听话,亦或者长得很可爱……他们就像是要将自己卖出一个高价,不,要将自己免费卖出去一样。
毫无疑问,这是神父的一种策略。
让那些孩子们代替大人来拖延源长录进行调查的脚步,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想法。毕竟源长录不可能对小孩子动粗,而如果他对小孩表现的太过抗拒,神父就正好以他不是真心希望收养孤儿的理由把他赶出去。
相较而言,银朱却有些提不起劲,倒也不能说是提不起劲吧。在其他孩子自我介绍的时候,源长录总能看到银朱,他将自己躲藏在一个角落里,却没有藏得很好。银朱探出头来看一眼外面,又把自己缩回去,他想要把自己藏起来,又希望有人可以发现自己。
这种矛盾的心情,源长录觉得可以理解。
但现在不是找银朱搭话的最好时机,毕竟孩童的善意和恶意一样,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银朱在那些孩子的心里,是一个“没有威胁,不会被领养”的人,所以他们才会容忍银朱的与众不同,如果他表现出对银朱过高的兴趣,孩子们会发现银朱也“变得很讨厌”。
他甚至还要小心,不要去和鹅黄搭话,因为“既然都有人要收养你了,你为什么还要和其他人讲话”。在他们的心里,前来“挑选”孩子的不是独立的人,而是一个个让自己变得幸福的机会。
即使他们还不知道这一点。
神父教授给他们的就是这个——充满希望的将其他人踩下去,展示自己有多么优秀,然后就可以获得幸福的权利。他的嘴上说着什么“要爱自己的敌人”,却没有告诉孩子们,孤儿院的同伴根本不能算是敌人。
“如果你不被收养,就说明你还不够好”,“你觉得你比他好,就必须要拿出证明”。而证明的方式就是斗争,就是说出对方“不好”的地方,就是互相检举揭发。有孩子会弄死爬虫,有孩子在祷告的时候偷懒,有孩子偷偷夹腿发出奇怪的声音来……这些都是常见的,却都被孩子们自己说成十恶不赦。
神父不反对这些“告密”,即使明显是诬告也是一样。他会夸奖那些人是“好孩子”,然后对“坏孩子”进行惩罚。
嘴上说着和平,说着爱,实际上在暗戳戳挑拨着孩子们的关系,这就是源长录所见到的,神父的所作所为。
他感到恶心。
赭石并没有出现在源长录的面前,他已经要被收养了,所以每天都在读书,都在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鹅黄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