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凡听完陆才明一番讲解,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又不免想起前世大城市租房市场的黑中介,最喜欢宰的便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不光房租宰人,还能给介绍不良贷款公司,把年轻学生吃干抹尽。
谢凡心中顿感五味陈杂,一时无言以对。
陆才明见谢凡呆愣愣神情,不免觉得好笑。心中暗暗觉得自己这呆侄子,果然是随了楞姑父谢老秀才。祖孙俩会读书,有学问,却不通庶务,果真是南京大萝卜。
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片刻过后,陆才明轻轻咳嗽一声,打破僵局。对谢凡说起,自己是因何来寻谢凡,可为谢凡解了当下租房困境。
陆才明从怀中拿出一封信来,是谢老秀才夫妇从家乡溧水所寄来的。
谢凡双手接过,展开阅读。
信件照例为祖父谢老秀才手笔,先是一番嘘寒问暖,又洋洋洒洒祝贺谢凡高中二甲进士,光耀门楣。再感谢一番谢家列祖列宗保佑。接着勉励谢凡须得勤勉为官,报效朝廷,不负皇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直到最后两行字,方才说自己与陆氏一切安好,让谢凡不要担心家里。又托了陆才明送来三百两银子给谢凡,让谢凡用于在京城置业买房。将来也好在北京城里成亲安家。
谢凡读完全文,不禁愣住了:“家里哪有这么多银子?我怎么从来不知道家里这么有钱。”
谢家发家致富却是另有缘由。
原来应天府去年乡试横空出世一个天纵奇才,常解元,有望连中三元。应天府学政齐大人养老划水多年,也不免动了心思押宝,期待着政绩上会浓墨重彩添上一笔。
所以在齐大人高度重视下,开春会试时候,应天府便早早派了快手去北京城,等着放榜好将喜信送回应天。
可惜出了会试舞弊大案,常解元落第。但快手倒也不曾疏忽职守。还是一五一十将本府中式进士名单快马加鞭传回了应天府。
应天府历来在科举上实力雄厚,才子辈出,朝中高官也有许多乡贯便是应天府。可是溧水县位列应天府八县之一,在科举方面成绩却是不太能拿得出手。
论历年科举成绩,举人进士数量,溧水县不仅不如上元县、江宁县,连南京卫所和溧阳县也是比不上的。
虽然也有溧水籍贯读书人中式进士,却从来不曾有考中一甲的。而此时,甚至都未有溧水籍贯的进士尚在人世。
当谢凡中式二甲第十七名这一消息传回溧水县,可谓是县中头等喜事。
谢老秀才夫妇亦是不曾料想谢凡能一帆风顺,连过三关,年纪轻轻便中式二甲,喜出望外。陆氏听闻喜讯险些激动晕倒,谢老秀才则连连感谢祖宗保佑。
谢凡乃是汪大人履新首场县试中亲自取中的童生,汪大人登时觉得下次朝觐考核,自己升迁有望。
汪大人因为这从天而降的突出政绩,简直喜不自禁。那一张白净圆脸,笑得开花开朵。亲自带着县丞、推官,以及衙门一众胥吏,到谢家道喜祝贺。
常解元陷入会试舞弊案中,功名尽失,齐大人大失所望。失望之余,更是有些后怕,怕被牵连其中。
他为官多年北京城中总还有些关系故旧,知道会试舞弊一案其中颇有名堂。否则怎会皇上在殿试中钦定题目,亲阅试卷,拟定名次。
但是居然杀出谢凡这匹黑马,年仅十八岁,便高中二甲第十七名。谢凡为齐大人亲自取中的秀才,齐大人也是与有荣焉。又想起自己在国丧后也曾夸奖过谢凡纯孝,也能搭得上一句“知遇之恩”。因此也遣人去谢家送贺仪礼物。
谢凡岳父周老爷更是深深惋惜女儿倩娘福薄,让自家失去一位金龟婿。若是谢凡将来能与自家两个儿子在官场守望相助,岂不美哉。趁着谢凡还未再娶,忙不迭也去谢家送礼,把亲戚关系走动起来。
又有许多本地姓谢的人家,带上厚礼前来谢家连宗。哪怕谢家祖上清清楚楚是从北平迁来的外地户,实在不算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