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就被那难以言喻的好滋味吸引,
几乎到了停不下来的程度。
同样的体验,师兄刘龙等人也无法自拔。
“实际上,享受刺身并不局限于日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早在周代就有了食用‘鱼脍’的传统,最早的记载甚至可以追溯到周宣王时代。”
“例如,东汉末年的文人曹植亦对此情有独钟,在《名都篇》一诗中便有所体现——『脍鲤臇胎虾,炮鳖炙熊蹯』,描述的是将新鲜的鱼肉配上特制的小虾调料一起食用的情景。”
“而进入南北朝之后,又诞生了被誉为我国古典美食巅峰之作的‘金齑玉脍’,其具体制法被收录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编撰的《齐民要术》中。”
“特别是关于『八和齑』这一章节的记录非常详细,这里提到的一种特殊调味料——由大蒜、生姜、柑橘、白梅、烤栗子、糯米、盐以及酱等材料混合而成,非常适合用来调和鱼脍的独特风味。”
“搭配这些酱料,生鱼片的味道会变得极其鲜美且不失清爽。”
“柳经理,我这些鱼的质量没问题吧?”
何雨柱这时显得颇为兴奋。
虽然重生了一世,但前世学过的知识他并未遗忘,反而记忆更加深刻。
听着何雨柱的说明,
众人无不眼前一亮。
张建国也颇为自豪地说:“看来以前真小看你了,想不到你对美食历史的理解如此深入。”
“算你走运,这次你做得生鱼片实在太美味,我这师傅就原谅你了。”
张建国翻了个白眼,嘴上不饶人,心中却是暗自得意,庆幸收了何雨柱这位才华横溢的徒弟。
师兄刘龙也是喜上眉梢。
何雨柱越出色,身为师兄的他自然就越有面子。
一旦何雨柱能够登上国宴的大舞台,那就是每个厨师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可以与子孙炫耀好几辈子。
“柳经理,觉得我这徒弟的鱼怎么样?”
张建国微笑着向柳经理询问。
柳经理无奈中带有赞许:“张大师傅,如果这么优质的鱼也有问题,我岂不是要瞎了眼?这样的鱼会是我们丰泽园的一块金字招牌。”
“何师傅,我全都要了。如果你亲人的地方还有更多的优质鱼肉,随时送来吧,不管有多少我都收下。”
由于有其他连锁店,这么优质鱼的需求量根本不成问题,
可以预见,这肯定会带动我们的人气。
最初柳经理还叫何雨柱为“柱子”,此刻改口成了“何师傅”,
这是一种对他身份转变的认可。
何雨柱彻底获得了柳经理的敬重。
“我怎么会没想到将来能在四九城开间餐厅呢?”
“现在是1950年的9月,考大学已经来不及了,看来得等到明年才行,到时候再决定。”
“到了1954年后就不能做生意了,但在这之间,我还有近三年的时间。可以趁这机会开家餐馆,狠狠地挣一笔钱。”
小主,
何雨柱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