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一抹淡青,黎明的光芒刚刚触及青陵城的城墙。
书房内,谢寅川静静地坐在案前,手边是一盏清茶,袅袅茶香在空气中萦绕。他目光落在案上的文书,却迟迟没有翻动。
门外的寒风吹动了窗纸,发出微微颤音,仿佛为他带来记忆的回响。
谢寅川初入仕途时,不过是骁宁国礼部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典吏。他出身寒门,少年时便饱尝人间冷暖。为了获取功名,他埋头苦读十余年,终以一篇震惊朝堂的策论登上了仕途。那篇策论直言骁宁朝局中的弊病,言辞锐利,却并未赢得多少赞赏,反而遭到朝中权贵的排挤。
“谢寅川,你不过是一个小小典吏,也敢妄言朝政?这些道理,朝中大臣会不懂?不过是你初生牛犊不怕虎罢了!”这是他上任第一年听到最多的话。
谢寅川并不争辩。他每日伏案处理最琐碎的文书,偶尔还要忍受上官的训斥和同僚的嘲讽,但他从未气馁。在他看来,改变天下的机会,总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
三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境贸易争端改变了他的命运。
骁宁国与黎耀国接壤的商贸线因税务调整发生冲突,导致两国的商队频繁发生摩擦,边境民怨四起。骁宁君上震怒,命礼部选派使者前往黎耀国进行谈判。礼部堂官们互相推诿,生怕一着不慎断送仕途。
就在这时,谢寅川主动请缨:“下官愿往!”
这一决定引发哗然。礼部尚书冷眼扫了他一眼:“谢寅川,你知道这差事若失败,你的仕途就此断绝,你可想清楚了?”
“下官思虑已定。”谢寅川拱手,语气平静而坚定,“若无人愿往,国难将如何解?此事我责无旁贷。”
尚书哼了一声,扔下一句“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便让他整备出使。
谢寅川带着一支小小的使团,穿过边境山岭,历经千里奔波,终于抵达黎耀国都城。
他与黎耀国的第一次正式交锋是在礼部大堂。彼时的黎耀国礼部尚书对骁宁的使团并不友好,一见面便列举出骁宁的种种“恶行”,甚至暗示若不妥协,边境之战将不可避免。
谢寅川面对对方的咄咄逼人,却始终不卑不亢。
他冷静分析两国的地缘关系,用精准的数据反驳了对方的指控,最后以一句“民生乃国之根本,兵戈虽强,岂可丧根本?”成功让对方哑口无言。
这一场谈判,虽然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却让黎耀国朝堂记住了这个年轻的骁宁使者。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谢寅川遇见了黎正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