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人称密之先生,他的老家座落在安徽安庆府桐城县的一片宁静之地。那里山川秀美,四季分明,仿佛天地间的一方灵秀之气都汇聚于此,孕育了这位日后的智者。
想当年,明朝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终于轰然倒塌。方以智,这位心怀天下的士人,逃到南京,后来又投奔了桂王朱由榔,试图在这乱世中找寻一丝复兴的希望。然而,命运多舛,他遭到了太监王坤的诬陷,被免去了官职。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寒冰覆盖,失望与愤懑交织在一起,让他几乎窒息。终于,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剃发为僧,遁入空门。然而,即便身披袈裟,他的心中仍然燃烧着反清复明的火焰,暗暗盘算着如何推翻这满人的统治。
康熙十年,一桩粤地的案子如同阴云般笼罩在他的头上。他被牵连其中,被抓起来押往广东。据说,在前往广东的路上,他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具体是什么病,如今已无从知晓)在船上逝世。这粤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由于时间太久远,资料又稀缺,如今已很难说清楚。有人说是因为谋反被牵连,有人说是文字狱的牺牲品,还有人说是仇家的告发。但无论如何,这位智者的生命就这样画上了句号,留给后人无尽的猜想和惋惜。
说到文字狱,清朝本来有机会领先世界的,但这一场场残酷的文字狱却将这个机会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从顺治到乾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文字狱的案子多达一百六十多起,其影响之深远、之恶劣简直令人发指。这些案子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割裂了士人的喉咙,让他们不敢再发出自己的声音。第一个遭殃的是张缙彦,只因说了一句“将明之才”,就被顺治帝怀疑为反贼,抓起来抄家流放到了宁古塔。这简直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真实写照啊!
受这文字狱的影响,清朝的读书人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连“清风不识字”这样的句子都能惹来杀身之祸,更别提那些有独特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人了。因此,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等人纷纷选择避世治学。他们有思想、有才华,但却无法将这些思想和才华传扬出去。要想传扬思想,要么得当大官掌握话语权,要么得教出好学生将自己的学问传承下去。但那时候的人们都觉得当官才是正道,因此他们的路就走得格外艰难。
……
工部大堂内,气氛凝重。方以智正愣神间,忽觉肩膀一沉,原来是工部尚书成庆华拍了拍他。“陛下问你呢!”成庆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方以智回过神来,一脸疑惑地望着坐在高堂之上的林小风。其实他明白林小风的问题背后的深意,也知道答案,但总觉得这不是自己心里真正想说的。出于对君主的尊敬,他还是缓缓开口回答道:“陛下,雪之所以落下,是因为水总是往下流。”
林小风闻言微微一笑,又问:“那水为什么往下流呢?”方以智正色道:“臣认为《墨经·经说上》里说得有理,它说:‘力,就是重量的表现。下落和重量,是相辅相成的。’”这话的意思就是物体的重量是由力造成的,这个力让物体下落,并且速度越来越快。
林小风听罢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那么,这个让物体向下的力,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可把方以智难住了。是啊,这力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他皱着眉头沉思起来。林小风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古人虽然观察到了重力的现象但还没能探究出它的奥秘。而他林小风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
看到方以智的困惑模样林小风笑着开口道:“方以智我在群臣面前立誓如果你能找出这个向地之力的来源我就赏你万金!”他又环顾四周道:“不只是方以智在座的各位都可以试试。谁能说服我同样赏万金!”群臣和工匠们一听这话都瞪大了眼睛。万金啊!足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了!
“陛下此言当真?”焦勖先问了出来。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
“当然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把这话登在《林小风十七年邸报》上。”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别围着了快回去想吧!”成庆华催促道。群臣和工匠们纷纷躬身告退急着回去写自己的想法去了。
只有方以智还留在原地惭愧地站在林小风面前。他知道自己受儒家教育影响太深能有今天的学识已经很不容易了。但面对林小风的问题他却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方以智。”林小风叫了他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温和和鼓励。
“臣在。”方以智连忙应道。
“我听说你的老师王宣有本《物理学》?”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好奇和探究。
“是的陛下。”方以智如实回答道。他的心中涌起一丝对老师的怀念和敬仰。王宣是江西金溪人物理学大家也是方以智的老师。他的《物理学》对方以智影响很深方以智的《物理小识》里有很多地方都是“借鉴”了这本书的。
“多学习多思考多写作!”林小风说完这句话就转身离开了。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显得格外高大和威严。方以智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敬佩和决心。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地方。而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他却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离开工部前,成庆华悄悄靠近林小风,低声说道:“陛下,臣有别的事要禀报。”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林小风闻言,语气平淡但神色严肃地说道:“如果是钱的事就不用提了,我知道工部开销大,官员们有点灰色收入也是人之常情。”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宽容。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回扣是难以避免的,即使他和锦衣卫也不能时刻盯着。长期要靠制度来约束,短期则依赖官员的自律和成庆华的监督。
成庆华听罢,面露难色地说道:“陛下,不是钱的事,是关于自行火船蒸汽机遇到的困难。”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忧虑。
林小风一听这话,眉头微皱,但随即又舒展开来,问道:“有进展吗?”他的心中涌起一丝期待和好奇。
成庆华摇了摇头,面露难色地说道:“陛下别高兴得太早,臣说的不是进展,而是遇到了难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沮丧。
“详细说说,什么难题?”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急切和关心。他知道这个自行火船蒸汽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明白成庆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成庆华闻言,一一道来:“首先是铸造问题,用泥模铸铁出来的部件表面粗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打磨;其次是强度不够,经常断裂导致进度缓慢还损坏了蒸汽机不得不重新铸造;还有气密性、泄压等很多问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他知道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需要时间和策略来应对。
林小风听罢,沉默片刻后说道:“工部虽然有能人但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策略、资金和时间。你回去后好好想想办法,我会尽力支持你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鼓励。他知道这个自行火船蒸汽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明白成庆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让这个蒸汽机早日成功运行起来。
林小风的抉择与国家的风云变幻
林小风听到成庆华的抱怨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他缓缓问道:“范尚书这么说,是有什么打算吗?”成庆华的脸上露出几分无奈,他叹息道:“臣的意思是,蒸汽机的研发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林小风听后,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的表情,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似乎早已料到这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