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艺术生的社会经济学

我心充满忧虑。

除了当兵、进厂、海外劳务三种方式之外,我几乎找不到任何能够让帝国的农夫挣到现钱的方式!

长此以往,会有麻烦。

如今,勉强又多了一个选项:新城卫星村。

虽与大局无补,但聊胜于无。

以上4种方式按照实际效果排序,应该是海外劳务>进厂>当兵>卫星村。

正经经济学理论无非两点:

如何创造金钱?如何分配金钱?

前者:科技、工业、殖民。

后~

……

刚写到这里,殿内就传来了脆生生的呼喊:

“陛下,快来~呀。”

李郁放下笔,合拢笔记本。

下一秒,露台玻璃门被推开。

春风拂面,香风扑鼻。

一群明眸皓齿、知书达理的女子簇拥着自己走向那三丈长两丈宽的办公桌~

“陛下~”

“陛~下~”

“陛~~下~”

这里有人间最极致的风景,不逊色于天堂。

……

每日徜徉于宫闱春风、枪林弹雨、酒池肉林之间,李郁猛然理解了乾隆为啥老是下江南。

山珍海味吃多了,腻了。

就想吃点顶花带刺的野菜瓜果,体验点俗不可耐的乡野文化。

空虚之后就是痛苦,在这段痛苦的岁月里,李郁的艺术造诣突飞猛进,文学水准一日千里。

正如一位不知名作家说过:

人,在痛苦失意的时候容易绽放出艺术的火花。

例子很多,比如曹雪芹、吴敬梓、贝多芬、叔本华、毕加索等等~

……

好在,1781年的春天到了!

各地硝烟散尽,农夫们忙着春耕。

然而,偌大的帝国,有6成地方文官的位置依旧空缺。

虽然臣子们再三劝谏陛下放宽人才限制,挑选忠诚之人下放填缺,省得地方真空,闹出妖魔鬼怪。

但是,

李郁坚持“宁缺毋滥”。

没有足够的文官毕业生离开学校,衙门就空着。

钱粮先通过各村的粮长收着。

纵有混乱,问题不大。

李郁很想看看,有生之年,民间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

……

帝国要进步,就要脱胎换骨,就要忍受阵痛。

但无论什么代价目前都能承受。

将一个古老帝国打碎重整,剔除部分基因,植入部分新鲜血液,其中阻力很大,难度很大,周期很长。

李郁从未碰过民zu主义。

因为有顾虑。

民zu主义的利处是,万众一心,抗击外敌。

但是目前,

帝国即使没有这点利处加持,也能从容应付这个时代。因为帝国没有外敌,帝国是别国的外敌。

……

为了实践理想~

李郁刻意打造了一支近代战术、封建思维的军队,足够对付他所能想象的一切混乱。

吴军,就是吴皇最趁手的工具。

一件好的工具,必须是精良的、冰冷的。

被赋予了民zu思想的工具,就像是被改变了碳含量的铁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吴军除了开拓殖民的用途,很可能还需要对付内部异己分子。

也许,陛下的骨子里终究是个保守激进的江苏人。

开明里透着传统。

激进里透着保守。

锐力进取的时候,又试图控制风险。

……

李郁一直认为:

表面上,帝国是自然科学领域落后。

终根结底,却是人文社科领域落后。

自然科学落后了,没关系。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弥补。

人文社科~

最虚无缥缈的东西最难把握。

……

最近,

农林水产大臣范众默在朝会上,通过了一个方案:

第一轮粮长到期之后,第二次轮选时,鼓励跨村兼任多村的粮长,将现有粮长数量降低至5成。

在下下个选期,再降3成。

李郁准了。

他完全可以接受10年跨度,让民间自发磨合出一个最合理的模式。

让民间的朴素思维自己发芽、萌生、成长。

生命,自会寻找出路。

文明,终会浴火涅槃。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1790/1790449/114327456.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