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苏沃洛夫来了,寡人想给他下点毒【为“啊小娘子别跑啊”盟主加更】

……

李小五点点头,开始发号施令:

“西清出兵1万衔尾追击,扫荡中亚。趁他病,要他命,这个道理想必你们明白吧?”

“嗻。”

“还有,你们的人徒手打扫战场。务必焚烧掩埋所有尸体,不可留下隐患。”

众人肃然。

啪啪打响马蹄袖,跪地接令。

战争之后,若尸体处理不及时,所有人都得死,类似的事情在西域已经发生太多次了。

……

一夜安宁。

次日,

清军骑兵向西追杀。

战绩,想必会有,但不会太多。对此,双方心知肚明。

李小五当天就带兵东撤去伊犁河谷。

永琰带兵离开,往西继续走。

只留下3000西清百姓打扫战场,足足忙碌了5天,尸坑连绵数里,焚火光昼夜不停。

极少数吴军侦骑远远望着。

……

战场遗留、缴获的火器,尽数给了西清。

战马和冷兵器,归吴。

即日起,

汗国的大玉兹、中玉兹地区在名义上“接受吴廷保护”。永琰远遁去寻小玉兹的麻烦,一边打野一边发育。

双方心照不宣。

李小五分兵驻守伊犁河谷和阿拉山口,修筑工事。

半个月后~

第一批甘肃移民终于到来了。

伊犁外号“塞外江南”。

其实这里的风光和江南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景色。

伊犁河谷很美,几乎没有自然灾害,农牧业条件非常好。

甭管你是哪儿人,来了就是伊犁人。当场分地,一人50亩。

和东北不一样,吴廷在伊犁地区每亩每年收粮50斤,此外百姓需贡献每年20天的徭役。

……

李小五一边报捷,一边搞屯田、城防。

殖民部的人来了。

遵照陛下指示,要在数年内将伊犁河谷建成帝国边陲的后勤仓库。

将来,和罗刹开战。

伊犁需要就地为西征大军解决大部分后勤物资,而不是依靠千里迢迢的后勤运输。、

陛下很清楚,伊犁有煤矿、有铁矿。

其实整个西域的矿产都很丰富。

先上马煤铁工业。

官窑一套,民窑一套。

铁制品平时供应大西北,战时供军队。将来,还要供应铁路。

……

农林水产部的人来了。

选择合适区域,成立屯垦农场,招募移民当工人,就地种棉花。

没有比西域更适合种棉花的区域了。

李郁思虑深远,

在西域大规模种植棉花一方面可以减轻军队西征的后勤压力,另一方面也是防备撒克逊东印度公司。

如今,

帝国的棉纺行业对原棉的需求逐月攀升。

帝国的军队在南洋高歌猛进。

东棍和西棍即将在阿瓦城胜利会师。

……

西棍已经惊诧~

西棍早晚会出手拿捏东棍。当然,东棍也会默默砸一下西棍。

小规模摩擦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

经营西域这一步棋就很关键,棉花种的好,关键时刻可以一棍子砸塌全球的种植园,让无数人破产。

想想都刺激。

……

数月之前,在一次帝国高层的闭门会议中。

陛下是这样讲的:

“~争取在3年之内,以伊犁河谷为中心建设起完备的农业、牧业、棉纺业、冶铁业。未来帝国用兵中亚,就近解决后勤。”

重臣们深以为然。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单程5000里乃至8000里的后勤补给,太踏马噩梦了。

但是,

如果真的将伊犁周边打造成农、牧、矿、工齐全的新江南,那就啥也不怕了。

放手打。

打上他三年五载,打的圣彼得堡的贵族集体出门唱花鼓。

……

为了尽快达到这一目的,

吴廷宣布:

“5年之内,所有在西域开厂的商人,无需交纳一分税银。”

“5年之内,所有在西域挖矿的商人只需交纳2成税银。之后每1年增加1成税银,直到足额征收。”

商人们基本不会到这么远的地方开厂,市场有限。

但对开矿有兴趣。

采矿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只要取得了开采资质,想亏本都难。

尤其是金属矿,利润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