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目前的方针就是死命的吸江南地区的血,才能维持更好的运转。
结果王布犁搞了这么一出,虽然摒弃了他们最大的优势,但总归是有了做官的出路,没有被胡惟庸这帮淮西集团给堵死喽。
“胡惟庸,朕是有迁都的打算的。”
朱标把这段史实给贴了出来。
否则老朱也不会各种想法子从这帮人身上薅羊毛。
朱允炆身边大多都是南人,他们怎么可能会保证北人的利益?
那边蒙古人连年作乱,正好叫他们放放血,相互对抗折磨,岂不是更好?
你看老朱要是没有耳聋眼花,这些南人敢搞这档子事不?
“陛下,臣也有所耳闻,那宋濂等人都想要重开科举,对于驸马挑选许多读书种子前去北方历练,颇为不满。”
胡惟庸当然知道反对的多是淮西集团的,那些浙东党派之人,是捏着鼻子支持的。
而站在另一旁的朱标也是有些发懵,他爹与王布犁什么时候沟通过这种内容了?
“咱是觉得大明的国都应该往北方走一走。”
“南方士卒也是可以抵抗北方大军的。”
朱元璋却看向一旁的王布犁:“布犁,你觉得应不应该迁都?”
他一直都想要迁都,否则也以后也不会让儿子去亲自督办此事。
这件事指定是老朱自己个规划的。
毕竟以前想要作为大明首都的凤阳,被迫放弃了。
王布犁倒是没什么顾忌的,你敢问我就敢说。
再加上老朱本就是忽悠那批江南地主们上了他的贼船,如今全被他骗了,谁心里没有怨气?
西南等穷乡僻壤的南人,这些地方的南人,可不会南人认为他们也配叫南人。”
谁能跟皇帝是真正的自己人呐?
“得想个法子。”
胡惟庸立马否定了这个打算,毕竟天子都派王布犁在南京城外去寻合适的陵寝,如何能迁都!
朱元璋轻微颔首,如今大明的各种赋税都是严重偏向于江南地区。
那个时候老朱的身体已然是要垮了,眼睛都失明了,不少政务都交给朱允炆去干了。
可光是“自己人”这一方面,胡惟庸与王布犁二人都有各自的见解。
老朱就只能让他离开朝廷中央去好好思考一二,毕竟相比于胡惟庸,朕还是更加信任你的。
主要也是大明大军,没法长久的驻扎在塞外。
偏偏你听完之后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那里的皇宫成了大明最大的烂尾楼。
“宋朝之后,朕觉得历任皇帝都会想明白一个道理,若是想要维护大一统的江山,燕云十六州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之前他都没有往外说,更是没有人能够参透。
即使游牧民族不擅长攻城,可是他可以驱使手底下的汉人军队去攻城填线,那么多的人口就硬刚你一个城池,伱的人口补充能有多少?
就算是填充人口,那也是从山陕之地迁徙到北平周遭去。
更不用说北元皇帝以及贵族们更是不敢抵抗,直接放弃整个华北。
倒是朱标连忙追问:“为何?”
胡惟庸没成想天子依旧会把汪广洋给调在这个位置上来,他本以为是王布犁的位置。
胡惟庸瞥了王布犁一眼,见他像是思考的样子,随即开口:
“陛下,如今天下事情越发繁多,臣一人难以招架之力,右相一职一直空缺,还望陛下能够尽早找出人选。”
如今大明的首都还没有确定,只不过默认南京就是京师了。
王布犁也没言语,他则是在想着,天底下有几个人跟你一条心的啊?
“啊?”
或者说江南的地主们,大抵是只认刀子不认人!
“历朝历代把帝国的首都定在南京是没有前途的。”
平时懒懒散散的,一问他事吧,他都给你往大了说。
王布犁在东南沿海地区画了一个圈子。
或者说也就是手里有刀子的朱元璋、朱棣父子能够收上税来。
“陛下,何出此言呐?”
胡惟庸见目的达到了便也没有多言语。
就算是老朱大力清除朝中的淮西集团以及浙东集团的势力,可是在他临死前两年,南人就敢搞出来南北榜这种活来试探老朱。
故而对于朱元璋的询问,胡惟庸下意识的以为是对淮西集团的敲打,他故作认同的道:
大明没有其余的经济依赖。
王布犁指了指四川的方向:“北方的汉人也会被那些游牧民族裹挟,一同南下作战,双方之间的农耕差距会越来越小。
“陛下,汪广洋确实不是常人。”胡惟庸顿了顿又开口:
“可是那些江南士人也不是能被轻易抓住过错的,无法惩治他们。”
这件事胡惟庸也不愿意自己出头。
“整个地理环境表明了北方牧区拥有南方没有的低成本产马地,若是与农耕区稳定的生产力相互结合起来。
“哎,别说什么惩治。”朱元璋挥挥手:“咱是想要让他们离开故土,多往北方安家立业去。
就江南这块狭小的地方,有太多的人口了,反倒是辽阔的北方,数十里都不一定能见得到人烟,这如何能行?”
(本章完)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