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燕侯这一发怒,百官噤若寒蝉。那几个犯了错的官员也跪在他身旁,其中一个哆嗦着膝行着上前一步:“殿下,此事是臣等的过错,与睢阳君无关!请殿下处罚臣等,不要迁怒睢阳君。”

董熊被禁足家中,如今申大人为首,脸上隐有得意之色,闻言插话道:“贾大人此言差矣,此事毕竟经由睢阳君而起,岂能怪到你们头上?毕竟你们也不过是听命行事。何况,处罚你们?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么?”

申大人是三朝元老,在朝廷上地位很高,燕侯一般也敬重他,不会轻易招惹他。申大人一开口,那个姓贾的官员顿时羞惭,确实,他们是承不起这个责。

燕侯深深的眸子看着申大人,不知在想什么。

“殿下,”申大人说完便转头看向燕侯,说道,“还请殿下为卓氏一门主持公道!老臣实在不忍,卓义如此清廉之官,竟落得如此下场!”

燕侯被他逼得没法,又不能不表态,毕竟卓义确实是死了,改革太冒进亦是事实。

“姜羽,”燕侯又问,“你自己说说,寡人该怎么罚你才好?”

见燕侯表态,申大人便都得意地看向姜羽,而包括贾大人在内的改革派们,则都忧心忡忡。

这时,只见姜羽面不改色,不慌不忙道:“臣愿意以命偿命。”

燕侯:“……”

百官:“……”

姜羽道:“卓大人是卓庚子之后,又是身受离枝百姓爱戴的好官,因为臣的疏忽,使得卓大人枉死,姜羽心中有愧,不敢苟活,愿以命偿命,以换取离枝百姓以及卓氏一门的谅解。”

申大人大约也听明白,姜羽是在以退为进。他越是这样,离枝百姓以及卓氏母子,反倒不好再过分苛责了。毕竟姜羽本身也是姜武子之后,拼祖宗他不比卓义差,而卓义也不是他直接逼死的,要真处死了姜羽,那笑话才大了。

申大人阴阳怪气道:“睢阳君真是深明大义啊。”

姜羽道:“不敢。比不过申大人特意将卓氏母子接入蓟城安顿的大义。”

申大人不阴不阳地笑了两声。要是姜羽狡辩自己没错,或是责罚太轻,他还好说话,现在倒是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贾大人等则是真怕燕侯会如姜羽所说,将他处死,那些改革派们也都跪了一地,请求道:“吾等愿代睢阳君偿命。”

听得这一声,姜羽忽而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至少有这么一群人是真心愿意跟随他,真心愿意为民做事,真心想壮大燕国,没有一个人是贪生怕死之徒。

第129章

姜羽悄悄回眸看了一眼, 见戚然明也跟着改革派们一起跪下了。

事实上, 他不跪也无所谓, 燕侯不可能现在处死他。但跪下则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是站在姜羽这边的。

“以命偿命……”燕侯眯起眼, “这处罚却也过重了。毕竟你只是疏忽之过,却无逼死卓义之责。”

“申爱卿, ”燕侯忽而叫了申大人,问道, “你以为该当如何?”

“这……”申大人精神一振,董熊被夺职之仇,终于可以报了,连忙道,“臣以为,睢阳君本是负责此次变革一应事宜的官员,此事虽并非睢阳君所为, 睢阳君却也难辞其咎。因此,臣以为应当革去睢阳君之职, 命他禁足府中, 好好反思这次的过错。至于其余涉案官员, 都应一一处置。”

“革职?”燕侯看了姜羽一眼, 革了姜羽的职, 谁来替他做事?革职是不可能革职的。

姜羽低着头, 心中猜测着燕侯可能的处置。大抵不过就是罚一罚,兴许会重一些,平息卓氏的怒气, 以及离枝百姓之怨,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殿下!”这时又有一名保守派站出来,生怕燕侯不处置姜羽,说道,“卓义之死并非个例,其实各地均有此等情形出现,只是没有如卓义这般,闹到国君您的面前。”

“这里有臣等整理而出的各地送来的消息,请殿下过目。”那人呈出一份奏折。看来他们今日是有备而来,不把姜羽打压下去,不会罢休。

“嗯?”燕侯皱起眉,又看了姜羽一眼,“呈上来。”

“是。”

内侍将折子呈给燕侯,燕侯接过看了,眉头愈渐皱得紧了。近来姜羽忙,他也忙,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年纪大,身上又有旧疾,不比姜羽年轻身子骨好,便有些熬不住。每日都拿药膳调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