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堪愚,天岂堪欺”——忘记记原作是谁,找不着了
“心肠儿窄,气性儿粗……尚兀自拨火挑灯,一密里添油加醋……”“筛破的锣,擂破的鼓”——白屿【锁南枝】
“非是英雄豪放,还是斯文未丧……经邦,绵绵万国昌;安邦,元元四海康!”——薛论道 【商调·山坡羊】
顺便科普一下玉米,我原来只看了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相关的论文,不大清楚玉米传入中国之前的状态,一直有点心虚,今天又看了一篇《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作者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导张箭,这篇文章里写到玉米起源于中美洲,早在七八千年前,玉米就已被驯化成了长19-25毫米不等,有4-8竖行玉米粒的型态,和它们的野生亲属蜀黍已经不像了。
考古发现,从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1500年,玉米在当地人驯化下,已经长得和现代玉米差不多了,体型增大了十几倍,并和野生近缘植物(可能就是玉米的祖先,我看了个玉米起源的文章,没看太清楚)墨西哥类蜀黍杂交,已经定型成为各种食用类型:有甜玉米型、爆米花型、面粉型、凹齿型、燧石型。
引进欧洲时,欧洲小麦的种收比在1:5,玉米已经有1:25-100了,绝对丰产粮食。
后面的我不再抄了,只想说玉米不是中国人驯化的,而是当地人已经驯化好后才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人传入中国的,而且很早之前就和类蜀黍分化开,外型完全不同了。
第309章
大明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几乎不需要对外贸易,所以封贡一事, 对大明朝廷来说, 其利不在边贸,而在礼教。中国自古以来对盛世的要求就有能使四夷来宾这一点,并不是通过战争吞并, 而是以德行、礼仪教化远方国家,使其成为安附于明国之下,接受中国礼仪教化的文明之国。
因不需要外国物产输入,所以中国对于远方蕃夷诸国的要求,仅仅是各国承认大明宗主国的地位, 和穆安顺,不擅开边衅。而大明则册封其王的方式定下两国君臣之体, 将本国文化、礼教推行至属国, 并厚赐封赏、开放边贸以奖励这些臣顺之国。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谕祭暹罗国王敕》中便夸耀过“朕自即位以来,命使出疆,周于四维, 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风俗殊异, 大国十有八, 小国百四十九。”
而到成祖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海外平定巨盗, 救亡扶危,带了无数小国国王来朝天子。当时海外咸称大明之力,番人得以安居乐业,云南、交趾金银源源输入中国……也是后世再未能有的盛事了。
直到如今,大明才有了再出洋怀远的底气和财力。
这两年泉州、福建船厂拆了几条欧罗巴那种带轮带舵的竖帆船,又造出了些带轮舵的新样式船;再加上落地在西班牙的锦衣卫探子采买来的星盘、罗盘,哪怕出远洋,也没甚么风险。
那些海外来的传教士、商人,不也都是拿着那些东西,就平平安安到了大明么?
锦衣卫当中又兴起了一阵学看海图、用星图算航行角度、距离的热潮。因听说欧罗巴多鼠疫、天花、梅花等烈性疾病,有不少立志要去新大陆的人去找医官接种了人痘,还去佛寺里求了符,以防染上化外之疾。
谢瑛回家后跟崔燮说起此事,怜惜地叹了几声:“看孩儿们这样子,也怪可怜的。王佥事他们去欧罗巴那次就叫当地人吓着了——城里到处是烧死人的,他们棺材还跟大明的不一样,一头儿是带尖儿的,还钉个十字架,送丧的也不穿孝。他们初撞见还以为是什么宝贝,后来才知道是装死人的,吓得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