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大年初五,各店铺皆已开门迎财神了。
因此城中各茶坊、茶楼、酒楼等一开业就客满为患。
和兴茶食店中,各人都对过年一系列的离奇事件发表看法。
先是大年三十倭军侵犯我大明疆界,同一时间云南、宣府、大同方向,东北方向敌军皆扣关,到如今北边的消息依然不时传来。
然后是大年初一,我军水师闻风而动,于海上截住满载而归的倭军,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海战,最终全歼敌军,至于伤亡大明日报、金陵晚报皆没有提及。
于是在大年初二,圣旨昭告天下,倭军屡犯我大明疆界,荼毒沿岸百姓,我军忍无可忍,决定反击。终于在初四这一天攻破倭贼京都,俘虏倭国天皇一脉和征夷大将军满门.
而倭国则归降我大明,改名东海行省。
之后则.天幕崩碎
以上皆是这几天大明日报、金陵晚报的内容,有了这几天高强度的对战,大明日报、金陵晚报一战成名,销量翻了不知多少倍。
万掌柜翻着手中那张到处沾着墨水,黑乎乎显得有些脏的报纸,怎么也没找到后续关于天皇一脉或者东海行省的信息。
这报纸使用的是活字印刷术印刷而成,因为墨水渗透性太强的缘故,一印下去即投纸背,而且报纸与报纸之间重叠也会导致墨水污染到其他区块,因此显得有些脏。
“没说怎么处理倭国天皇和大将军一脉啊?”
“依某的意见,这些禽兽,不如全都处斩!”
“大过年的,怪不吉利的,我支持下个月处斩!”
“.魏国公威武!”
“天幕啊!”
皇宫中,一场关于东海行省的承宣布政使的人选还在激烈商讨中,最终合适的人选其实不多.
李善长、胡惟庸、刘基、徐达等几人。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适时打断了百官的争论,出声说道:“燕王?”
过了年,已经有些大人样的燕王等几兄弟,临时被喊来参加朝会,闻言也是愣了一下:“儿臣在!”
“你可愿出为东海行省布政使?”
一言出,满朝皆惊,百官脸色变了又变。
燕王历经一年多的“深刻教训”已然变得沉默,人也从最初的张扬、外向变得更加沉稳,殿前这一出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于是老老实实答道:“儿臣愿随大军远渡大海,为我大明去寻那高产粮食之种。”
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是自己儿子,而这么多儿子中除了标儿就属他最为出色,要他出为布政使并不是真正将东海行省放在他肩上,而是借李善长之手培养他做事而已。
况且他再不喜老四,也是因他掀起内战风波,以及他的那堆不孝子孙罢了。虎毒尚不食子,他又怎么忍心让老四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远渡重洋?
“东海行省乃探查队伍的大后方,关系甚大。不仅要保障探查队伍的后勤补给,更是肩负着教化该地子民,防范倭国武士报复等的重任。你在这里,比去探查队责任更重.”
“韩国公为副手协助你处理一切事务。”
朱元璋深深看了他一眼:“你回去想一天,明天再来回复。”
其实朱元璋更想让他去的是土澳,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煤炭、石油和铜矿,都是大明所刚需的东西。
如今天幕因为倭国一事而崩碎,接下来的发展只能靠自身,他所信任的人不多,老四智商、能力都没的说,但此时还是太嫩了,急需磨练。
燕王闻言退到一旁,深深低下头,不让人看见眼眶已然红了。一年多了,他从龙椅上那个男人身上重新感受到父爱了。
“老二!”
秦王朱樉闻言也精神一震,昂首出列,心中喜不自胜:“儿臣在!”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老二不及他意,但精神状态是绝佳的,于是和声说道:“你随探查队出海吧,争取把土豆、红薯、玉米等种子都带回来。”
朱樉脸上的笑意戛然而止,虽说有着详细的规划,又收复了东海行省,有柴油机。但海上的风浪可不认人,不管你是秦王还是皇帝,一个浪统统打碎。
君不见多少渔人,葬身鱼腹中。
“父皇,儿臣不习水性,担不了此重任,望父皇另选大才.”
话还没说完,龙椅上立马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