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诸葛恪巧言忽悠,诸葛乔夜得降书(

“然而。”

“左将军对这次败阵是颇为不服的,若非张雄违令出战,左将军未必算不过诸葛乔。”

“故而。”

“左将军希望能跟诸葛乔再战一次。”

“用苦肉计,是为了诱诸葛乔将计就计,这也是在变相的引诸葛乔出城作战,让诸葛乔主动放弃在白马城固守的优势。”

曹叡信了三分:“左将军对大魏的忠心,朕是很欣慰的。”

“只是用兵乃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左将军如今又受了杖刑,倘若”

曹叡虽然没有说出口,但诸葛恪已经猜到了曹叡的想法。

“陛下,对左将军这样的沙场宿将而言,为国家征战、马革裹尸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对真正的大丈夫而言,不论是空老于竹林之下还是老死于床榻之间都是耻辱!”

“故而,昔日于禁犯下大错后,依旧请命出战,最终在战场上断后而亡,忠心可嘉。”

“左将军一腔勇烈,陛下不可辜负了。”

诸葛恪能言巧辩,在张郃面前是一套慷慨激昂的说辞,在曹叡面前依旧是慷慨激昂的说辞。

两者虽然不同,但也殊途同归。

皆是为了达到让张郃出兵的目的。

曹叡又信了几分,被张郃的迟暮决心感动。

“左将军有此豪情,朕又岂能拒绝?”

“朕会给左将军下一道密旨,许其便宜行事!”

曹叡对诸葛恪的说辞几乎没什么怀疑。

奇兵罢了。

即便输了也不会影响正面战场。

可若是赢了,却能扳回一局,让先锋失利而受挫的士气恢复。

“陛下,军中必有心向汉室的,故而此事不可让第四人知晓!”诸葛恪适时提醒。

曹叡点头:“用兵贵在机密,元逊有心了。”

在确定曹叡对此事无怀疑后,诸葛恪又自请道:“陛下,臣请命返回邺城。”

曹叡疑惑:“朕日常有困惑时,尚需元逊解惑,为何要忽然返回邺城?”

诸葛恪聊及司马懿的中伤:“陛下,并非臣不愿意待在军中,实在是臣的身份让众将颇为忌惮。”

“抚军大将军一直认为臣跟诸葛乔有勾结,让臣难以自辩。”

“故而,臣返回邺城,可以堵住军中的猜疑。”

曹叡拍案怒道:“司马懿最近是越来越放肆了,连朕用的人都敢妄加猜测了。”

诸葛恪劝谏道:“陛下息怒,臣的身份的确敏感,会被怀疑也是很正常。”

“自臣执掌校事府,被怀疑猜忌中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陛下信任臣,臣心无怨言。”

“只是大军出征,最忌将帅不和,臣继续留在军中,有百害而无一利。”

“再者,大军出征,粮草最为重要;臣担心邺城会有人效仿袁绍麾下的许攸,纵容子侄贪墨军粮。”

“臣这个恶名在外的校事府校尉返回了邺城,想必也没人敢对粮草动手脚。”

曹叡见诸葛恪什么错都往自己身上揽,不由心生怜悯:“元逊,你受苦了!”

诸葛恪毅然道:“为了陛下,为了大魏,臣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诸葛恪表现得越是大公无私,曹叡对司马懿的厌恶就越多。

思索良久,曹叡同意了诸葛恪的请命。

以诸葛恪督粮为由,让诸葛恪返回邺城。

听得诸葛恪离了军营,不论是司马懿还是蒋济都是多了喜意。

诸葛恪不在,曹叡就不会受到蒙蔽了。

“诸葛恪这个奸贼终于离开了,若非此贼,左将军也不会受到杖刑。”蒋济对诸葛恪颇为不满。

司马懿嘴角也藏不住笑意:“子通不可妄议大臣,诸葛恪也是为了稳定军心,明正军规。”

蒋济嘁了一声,不以为意:“区区一个校事府校尉,算什么大臣?只是陛下养的一条狗,还真把自己当人了。”

“仲达你也别在这说漂亮话,你的笑容都写脸上了。”

司马懿忍不住大笑:“知我者,子通也!”

“没了诸葛恪搅局,我等也不担心诸葛恪会跟诸葛乔勾结了。”

“诸葛恪在军中一日,我就一日寝食难安啊。”

正说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入帐来向司马懿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