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元,可是陛下的军令?”司马懿随口问道,既然入了军,受命执行军令也是很正常的。
司马师摇头:“不是陛下的军令,是左将军的军令。”
“嗯?”司马懿蹙眉:“左将军连你也征调了?”
这几日,张郃比着诸葛恪给的名单在军中征调将校。
为了避免惹人怀疑,张郃用了巧计。
先征调部份,然后用“择优”的方式将名单中的将校留下。
而这个“择优”的方式,又是专门针对世家豪门的将校而来的。
简而言之:利益交换。
普通的将校没利益跟张郃交换,而世家豪门的将校有足够的利益跟张郃交换。
用这样的方式,张郃将名单上的将校几乎都集中在了麾下,只剩下司马师尚未到位。
蒋济没看出什么名堂,只以往司马懿是在担心司马师,不由笑道:“仲达,这雏鹰也是需要独自飞翔的。”
“你总不能一直将子元留在身边,不给子元独立成长的机会啊。”
“你我都老了,这大魏的未来是需要子元这样的年轻人来撑着的。”
司马师也以为司马懿在担心自己,拍了拍胸口道:“阿父勿忧,孩儿也不是第一次统兵了。”
“更何况,左将军身经百战,孩儿也能向左将军讨教用兵的方法。”
司马懿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张郃这次征调的将校,都是世家豪门的将校,大部分又都跟司马懿和蒋济两家有关联。
这让司马懿不由多了疑心。
是我多心了吗?
或许,只是个巧合。
司马懿思索片刻,最终将这分担心和疑心按捺,叮嘱道:“子元,你虽然是我的儿子又是司马家的嫡子,但也不可骄傲。”
“这次跟着左将军,要少说话多做事,不可怠慢了。”
司马师点头道:“阿父放心,孩儿自有分寸!”
看着离开的司马师,司马懿没来由心跳一阵加速。
见司马懿神色有异样,蒋济取笑道:“仲达,你若真担心子元,又何必让他来军中历练啊。”
“你不如学我,我儿蒋秀如今就只治理一方,不用再在军中受苦了。”
司马懿没有附和。
蒋济虽然也懂军谋,却只出谋划策不统兵作战。
司马懿不同,司马懿深知这乱世之中兵权才是最重要的。
故而。
司马懿会从文职转为武职,也会让儿子司马师在军中为将,而不是效仿蒋济让司马师去治理一方。
手中有兵权和手中没兵权,是截然不同的。
此刻的司马懿还没意识到,司马师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在除掉司马懿这件事上,诸葛乔跟诸葛恪是有相同的认知的。
司马不死,诸葛不安。
白马城。
张郃的“密信”由王允的侄儿王凌暗中送到了诸葛乔手中。
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张郃受到了杖刑,对曹叡心生怨恨,想投降大汉。
若是不知名的人用苦肉计,可以不用理会,用计的是张郃,其中必然有诈。
诸葛乔看向眼前自称“王凌”的信使,徐徐而夸:“昔日王司徒为了诛杀董卓,忍辱负重。”
“如今王司徒的侄儿为了助汉灭魏,亦是忍辱负重。”
“并州王家,满门忠烈啊。”
王凌心中虽然鄙夷,语气却是恭敬:“我虽然身在伪魏,但心在大汉。”
“若能助将军覆灭伪魏,我亦不愧对伯父的在天之灵了!”
“将军,曹叡那厮跟曹操一样,凉薄无情,张郃将军都年过六旬了还被处以杖刑,令人着实心寒。”
“若将军信得过我们,愿助将军取曹叡首级!”
诸葛乔抚掌而笑:“好!好!好!我正愁没有内应相助,张郃将军若能成此大功,他日大汉的云台阁上必有张郃将军的画像。”
“只是我听闻诸葛恪也在军中,此人虽然是我胞兄,但贪恋富贵助曹为虐。”
“更兼此人心思敏锐,又执掌了伪魏的校事府,不知张郃将军可有防备?”
“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这用兵乃国家大事,不可不谨慎。”(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