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李瑜眼睛一亮,快速翻了翻,见下面果然还有一封信。
满怀期待的打开,李瑜:……
既然是正事为什么不在第一封信里一起说,这样很容易引起误会的好不好?呜,还以为今天会有两章新的内容呢。
“词轩?这么快就布置好了,那岂不是说阿奕快回来了?”李瑜自言自语道,也就是说,他马上就可以不用每天等更新了!
“……已知,……望君速成此事,……,盼君归。”
“青墨,去告知陈公子,说我已经考虑好了,三日后在茗客楼三楼包厢静候诸君。”
“是。”
三日后,茗客楼。
吴晓和赵臻被小二带到三楼不对外出售,主家自留的包厢时,才知道这茗客楼是林奕的产业。两人推门进去,只见林奕和陈放已经在里面等着他们了。
“林兄、陈兄,久等了。”
“没有没有,我们也是刚到。”
四人互相见完礼,各自落座。吴晓和赵臻之前跟林奕来往并不多,为免大家尴尬,陈放主动开起话头,聊起了大家考中秀才之前在书院求学的日子,引起众人共鸣,包厢内倒是显得和乐融融。
见气氛差不多了,林奕主动提起这次前来的目的,问吴晓、赵臻二人:“两位既代表学院学子而来,不知同窗们对这词轩有何想法?”
吴晓、赵臻先是一呆,继而十分激动,吴晓回道:“我们其实是代诸位同窗来感谢林兄你的,林兄的意思是这词轩的建造也会参考我们的想法么?”林奕能拿出词集来已是极为难得了,学院的学子们虽想象过词轩要建成什么样,但也只是私下讨论讨论,从没想过林奕会参考他们的意见。
林奕微微一笑,示意肯定。
“不瞒林兄,我等在私下里也探讨过词轩会建成什么样子,大多数人都赞同按照京城名诗楼的模式来做,堂堂正正的胜过对方。”
学院的学子们颇有一些傲气,既想澄清流言,又想光明正大的赢过对方,所以才想着跟京城名诗楼的模式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点上,以免做出改进后赢了京城会被人说胜之不武。
陈放:……
林奕:……
两人不由思考起同一个问题:学院同窗们都这么天真的吗?
林奕对于照搬京城名诗楼的模式并没意见,只是提醒那两人道:“这个可以按照同窗们的意思来办,不过,名诗楼除了有隐士诗集,还有乐安郡王的书法,你们觉得用什么可与之相提并论?”
吴晓、赵臻面上露出难色,最后还是由去过名诗楼三楼的赵臻回道:“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同窗们也提出过一些建议,但在我看来,根本无法与乐安郡王的书法相提并论!”说到这儿,赵臻一副星星眼,“乐安郡王的书法完全不逊色于以书法闻名、成名已久的几位大儒,可惜世人多不得见。我何其有幸,能得一观。”
“唉~”赵臻突然叹了一口气,才继续说道:“那些没能亲眼见过乐安郡王书法的人,根本不知道这对自己是一种多么大的损失!”
没能亲眼见过乐安郡王书法的陈放、吴晓:这是炫耀吧?是炫耀吧?赵臻你快闭嘴,再说下去我们就要打人啦!
天天都能见到乐安郡王书法的林奕,努力压下上扬的嘴角,哎,夫郎太优秀,粉丝太多,压力突然有点大了呢。
陈放不小心瞥见林奕嘴角的笑意,眼角一抽,觉得自己受到了双倍伤害,于是赶紧把跑远的话题拉回来,“那我们要如何做才不输于京城那边呢?”
三人想了半天,发现真没什么好办法,苏州城虽然文风兴盛,但城内有名的大儒书法影响力加一块也比不过乐安郡王的影响力。至于请以书法闻名、成名已久的大儒帮忙……,对不起,我们苏州城要的就是公平,不会主动找外援的。
林奕见他们一个个眉头紧锁,出声打破了包厢里的安静:“各位,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几人精神一振,“林兄请讲。”
“你们也知道乐安郡王手里的诗集是我赠的,所以我和郡王倒也有了几分交情。若是请郡王同样给词轩抄录几首词,我想,郡王应该不会拒绝。”
“妙啊,如此一来,词轩和名诗楼才算是真正的公平啊。”
“是啊,林兄这个方法简直是太好了,我都迫不及待词轩开业了。”
陈放见两人喜形于色的样子,提醒道:“咳,吴兄,赵兄,乐安郡王也是京城人。”不是说不找外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