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面色一僵,还是吴晓率先反驳:“陈兄此话差矣,乐安郡王是皇室中人,日后还会有自己的封地,也不能完全算是京城人啊。”意思是,乐安郡王对于京城来说,就是半个外援,所以他们的做法,完全没毛病。
赵臻也附和道:“对啊,怎能以京城一地限制乐安郡王呢?要是哪天郡王在我们苏州住上十来年,也不能说乐安郡王是我们苏州人啊。”
林奕忍不住看了赵臻一眼,心想,住上十来年不敢保证,不过住上一阵子还是可以的。
陈放:我就静静的看着你们胡扯,人乐安郡王的户籍都在京城呢!
第32章 事毕
“那好,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另外,我还有件事需要诸位同窗帮忙。”林奕提起另外一件事。
吴晓连忙说道:“林兄请讲,用得上我等的地方我等一定会尽力。”
“是这样的,名诗楼不是有百位评审吗?我想请诸位同窗来担任评审的位置。”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嘛。
“这……”,吴晓有些犹豫,看了赵臻一眼,发现他也是一副为难的样子,才继续道:“能担任评审本是我等的荣幸,可是,咱们学院的同窗们身上最高功名不过秀才,我怕,不能服众啊。”
“唉(二声),吴兄,话不能这样说,”陈放此时不再沉默了,给他们找好了理由,“既是评选诗词,最重要的是看个人的鉴赏水平,莫说是秀才了,便是身上并无功名在身的,鉴赏能力不一定就弱啊。”
“陈兄说的是,评审员又不是以功名来论,吴兄、赵兄,尽管放心。还请两位回去时转告诸位同窗,只要想做评审的都可以报名,到时给我一份名单便是。”林奕也认同陈放的说法。
“好,承蒙林兄不弃,我们一定会将话带到。”两人知道林奕此举相当于让学院学子们把控免费名额,他们回去一定要认真挑出人选,对得起林兄的这份信任才行。
“还有一事,是我个人的问题。多嘴问一句,林兄,这词轩你打算建在哪儿啊?”赵臻问道,他纯粹就是好奇。
“位置么,就在这儿呀。”林奕指了指他们身处的包厢。
“这儿?”众人齐声问道,都有些惊讶。
“对。”
半个月后,改建的茗客楼终于重新开张了,牌匾上的红布落下,露出三个刚劲有力的字——善词轩。
因为善词轩早就宣告其运行模式跟京城名诗楼一致,所以大家都挺期待今天被拿出来的隐士词。
而善词轩也没辜负大家的期待,一首东坡居士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那些没买到词票的人既满足又遗憾的离开了。
热闹散去,善词轩恢复了安静,路过的行人都不由自主的放低了谈话的声音,使得善词轩虽身处闹市,却无喧杂。里面正在欣赏词作的学子们此刻好似明白了大厅中的那句“心远地自偏”,一个个也静下心来,不再因为不能到二楼、三楼一探究竟而懊恼浮躁。
“不错,我看你这善词轩经营的挺好的,完全不输京城的名诗楼。”谢先生捋了捋胡子,夸赞道。作为前户部尚书,他首先看到的便是这善词轩可以称得上是日进斗金赚钱能力。唉,职业病职业病,当初那个对金钱不屑一顾的谢大才子,在朝廷的磋磨下,如今看什么东西都不知不觉的把钱放到首位。
“老师过奖了,细究起来,这善词轩还是比不过有瑾之在的名诗楼。”林奕将泡好的茶奉给谢先生。
确实,人的名树的影,乐安郡王对于名诗楼来说,就是一块活招牌。那些天天抢着买诗章、词章的人,虽然有些是等不及下个月再欣赏诗词,但更多的还是为了乐安郡王的字去的。古人追起星来,真是一点也不逊色于后世的人啊。
谢先生接过,品了一口,“你这手艺有进步啊,什么时候研究的茶艺?”
“是吗?我倒没专门研究茶艺,应该是之前跟瑾之在一起,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学了些吧。”林奕微笑。
谢先生忽略他语气中的些许炫耀,继续说起善词轩的事,“幸亏开办这名诗楼的人是乐安郡王,其他人就算再眼红也不敢轻举妄动。要是换了别人,这名诗楼肯定早就换了主家喽。你这词轩也是,亏了有乐安郡王的名头在那儿顶着,不然这苏州城的世家你应付起来肯定会费些功夫。”
“老师说的是,我将词轩的免费名额交给苏州学院众位学子也有这个原因。”林奕也很赞同。
“嗯,那些学子的确能牵绊住那些世家一二。不过,还是你小子运气好,遇到了乐安郡王,不然,你手里的诗词集哪会带来如此商机。”谢先生想起让人眼红的善词轩,忍不住叹了口气,不说别的,仅这一栋楼,光是向朝廷交的税都比一般商家赚的多啊。
“我运气确实好。”林奕想起自从他遇到李瑜后,再也没有无聊到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嘴角上扬。
“对了,子晟啊,你最近这段时间还是多练习练习诗词吧。”谢先生突然想起了什么,笑的有些“不怀好意”。
“嗯?”林奕疑惑。
“你不是要跟乐安郡王定亲了吗?等到消息传出去后,估计会有不少人来上门讨教的。”谢先生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