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瑜才十三岁,一时间,‘无知小儿’简直成了李瑜的专属代名词,直到翰林院传出消息,说应端王府小公子之请,翰林院会出一套比上届会试难十倍的考题,由端王府小公子当场答题。等翰林院众人批改后,考题和答卷会张贴出去,众人可一起检阅。
‘清高’的文人暂且停下攻击,摩拳擦掌的等着看笑话,好奇的人也不在少数,都等着看这皇家学院的第一名会交给他们什么样的答案。
李瑜在几位考官的注视下,镇定自若的答题。会试要考九天,而李瑜为了节省时间,只用了一天便把所有的考题答完了。
当天晚上,翰林院众人就把李瑜的答卷批阅完毕,然后,大家都沉默了。第二天,官差把考题和答卷张贴出去后,之前不屑的、好奇的、凑热闹的等等,也都沉默了。
这场‘文人’对皇帝的‘抗议’,整个大燕的人都在关注,所以,考题和答卷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便传遍了大燕。
人们往往发自内心佩服的,不是有钱的人,也不是有权的人,而是有才的人。以十三岁之龄,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十倍难度的会试考题,端王府小公子瞬间折服了十分之九的文人,包括之前等着看笑话的一些人,也纷纷主动站出来认错,顺便再表达一下自己对端王府小公子的仰慕之情。至于剩下那十分之一的文人,要不是文坛大佬要不同为‘学霸’,崇拜倒是说不上,不过都表达过自己对李瑜的欣赏。
李瑜一战成名,在被无数赞誉包围的时候,他选择了向建元帝表示臣服。其他人也都想起了当今貌似还被一些文人‘抵制’着呢,见‘偶像’出来说话,自己也不像之前那样一声不吭了,而是跟着赞美建元帝,硬生生把刚刚登基的建元帝夸成了盛世明君。之前那些‘清高’的文人见状,也不敢出来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了。毕竟,他们没人比得上李瑜,人家才华横溢的都没认为建元帝才能不堪帝位,他们这种根本比不上人家的,还是不要跟人家对着干了。
所以,李瑜获封乐安郡王明面上的原因就是这个了,帮当今稳定了局势,这个功劳足够了。
翰林院对乐安郡王的好感度是最高的,他们当时就说过乐安郡王既然通过了‘会试’,成绩还是全甲,理应到翰林院入职,不过被李瑜给拒绝了。现在,李瑜突然成了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对翰林院里崇拜乐安郡王的人来说,心里的疑惑只是一闪而逝,剩下的全是惊喜。
“林大人,孔院长有请。”
林奕到孔院长办公的房间时,王副院长、赵侍读,还有李瑜都到了。
众人互相见过礼后,李瑜直接说明来意,“诸位,是我让孔院长把诸位请过来的,这编书之事不能再拖了,明天就开始。诸位都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可以说出来。”
“下官并无异议。”赵侍读恭敬答道,第一个站出来同意。他昨天给林奕安排完事务后,被孔院长叫过去骂了一顿,话里话外怀疑他是想转投王副院长麾下。就算他想另投阵营,王副院长那边也不会轻易信他啊,所以他现在的处境称得上是左右两难。如今乐安郡王给了他另一条路,他一定要抓住!
“我也没意见。”林奕道。
李瑜看向迟迟不开口的孔院长和王副院长,问道:“两位大人呢?若有异议直说便是。”
“殿下,明天开始编书一事我也赞同,只不过...这编书一事相当重要,人选上必须慎重才是,现在还没选好参与编书之人,明天...有些仓促了。”孔院长变相否定。
“殿下,孔院长说的对,这人选上,来不及啊。”王副院长难得同意孔院长说的话。
“能入翰林院的,都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上来的,个个博学多才,参与编一本初学者用的书并不是什么难事。翰林院这么多人,两位大人随便指几个,这编书之人不就选出来了吗?”李瑜不认同人选难选之事。
“这……”,孔院长、王副院长一时哑然,这事众人心里其实都清楚,只是没想到李瑜直接放到明面上说了出来。
“孔大人,这编书之人的数量你应该决定好了吧?”李瑜继续问道。
“决定好了,一共需要三十个人,约两个月这书就能编成。”孔院长回道。
“好,孔大人和王大人既然觉得人难选,那就让赵大人帮两位分担一下吧。孔大人选十二人,王大人选十人,赵大人选八人,怎么样?”李瑜忽视孔院长和王副院长变得有些难看的脸色。
“谢殿下,我一定不负殿下期望,明日便把名单给您。”赵侍读站出来,‘感恩戴德’的说但。
孔院长:“……”,果然,这个叛徒!
王副院长:“……”,连自己手下的人都收拢不住,看来这院长的位置马上就能是我的了。
“既然这人选你们还一点头绪都没有,那时间就给你们放宽些。后日都把名单拿过来就可以,我们最终确定人选后,次日就正式开始编书。”
第76章
“赵大人,咱们好久没一起喝过茶了,待会儿散了衙,咱们到茶楼坐坐如何?”翰林院的另一位侍读学士,在赵侍读回自己办公的房间不久就找了过来。
“原来是沈大人,咱们确实很久没一起喝过茶了,散衙后是要好好叙叙旧啊。”赵侍读微笑应下了。
赵侍读和沈侍读本是旧识,之后又考中同科进士,两人一开始入翰林院时,也是小心翼翼,互相扶持。只不过后来,一个投靠了孔院长,一个投靠了王副院长,利益面前,昔日的好友最终还是落了个敌对的下场。
或许...能把沈侍读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赵侍读暗暗想到。这么多年,他跟沈侍读虽然敌对,但顾及到往日的情分,互相都没有下死手,所以还有转圜的余地。这次沈侍读明显是在王副院长的授意下,来探他的虚实的,这人既然来了,再放他走实在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