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里,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应该‘传道授业解惑也’,应当让学生们有所得,有所学,有所会,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而不是借着老师的便利,来残害聪明的孩子,而且这么做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一个可笑的原因。
“北知,既然咱们已经猜到是他,接下来便是要找到证据,这样才能扳倒他。”陈雪风拍拍他的手臂,让他冷静一点。
“雪风说的对,北知,我们应该先找到他对咱们下手的原因和证据,不然即使知道了是他,也奈何不了他。”李淮也劝着。
顾北知暗自忍耐了半天,他早晚要把王清林这种败类踢出教师的队伍!
“自王清林之后,咱们获鹿镇再无一人考中举人,这点很奇怪。”顾北知提出疑点,“我一开始觉得他是为了保持他举人身份、地位的唯一性,毕竟另一个举人已经年过花甲,最近几年更是卧病在床,但是考试是一件不确定的事,即使考试的名次不够靠前,也有可能超常发挥,考中举人,他为什么独独盯着咱们?”
陈雪风和李淮也有些纳闷,但再一想,其实这件事也没有那么难,“北知,你去考试时可是自己一人去而不是跟随镇上的车队?”
“对,我是自己雇车去的,比镇上的车队早上几日。”
“我们也是,据我所知王兄他们也是自己去的,你再想想,是不是跟随镇上的车队去的人,这些年除了王清林的学生,其他人没有一个考中秀才的。”
获鹿镇不大,考中的人原本也不多,每次至多三个,一个没有也算正常,但巧就巧在,没有跟着镇上车队的人里有考中的,跟着镇上车队去的,考中的全都是王清林的学生。
“他这是全都防了!”顾北知对这个人的狠毒有了清晰的认知。
第112章
顾北知这么一想, 顿时通体生寒, 要知每次科举, 获鹿镇少说也有三四十人去参加,多时能达到六七十,至多时有八十几号人,这王清林竟然一个没少的全都算计了!
不过, 这也是由于赵国对读书人的重视,为了减少科举路上被人劫杀的次数, 赵国从三十年前开始,每到科举年,都会有朝廷组织车马护送考生到达考场。
这样的福利对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 简直是雪中送炭,为当今挣了不少好名声。
童试一般都是以镇为单位组织车马, 乡试以县为单位组织车马,只是朝廷组织的护送队, 只能保证平安到达考场所在地,委实算不上舒服, 且因为人数较多, 路上走的也比较慢。
有些家境不错的人会选择自己出行,而不是和官府的护送队一起走, 但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官府,这也是增加人脉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