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网络上经常有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随时都面临着巨大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又有几个企业真的能沉下心来搞研发、主动搞产业升级?
一句话总述:中外在做定价权博奔的时候根本是不对等的。
流动性紧张导致生产企业被盘剥让出定价权,而我们不断地收紧和放松金融货币的流动性,这样的松紧震荡会给流通和渠道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不稳定性,这个压力对于做流通的企业的库存和现金难以平衡,最终会导致华夏的流通渠道企业在与外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将定价权完全拱手让人。
就如某位大佬曾经说过的那样——“华夏的企业都是孤立的,而外国企业早已经与金融资本紧密捆绑形成金融寡头,这样的博弈在定价权之争中是很难取胜的”。
……………………
而很不巧,作为一个重生者,杨铸在过往5年内,一直致力于平台的搭建和产业链价值流通渠道的疏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行为的核心逻辑跟古早以前的国企很类似——如果可能,但凡我所涉及到的业务,我一定要形成产业闭环,产业上的每一个价值环节,我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绝对相对控制力!
如果说杨铸一直只专注于农产品领域,只做销售平台,其实那还好,在华夏这种超级人口大国,在农产品这种超级赛道,就算他再牛叉,也顶多只能算作是小领主罢了。
但很不巧的是,由于在国内率先采用了abs模式,有着铸投商贸+铸投国贸双重背书的大华投资,在联手宇宙行打通了数百家各级商业银行后,在不考虑净头寸和收益回拢周期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手里面可以调动的资金完全是一个恐怖级别的存在——虽然说远远无法跟黑石基金(bck rock)这种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5万亿美元的超级巨无霸相比,但在此时的华夏,却绝对是可以被视作另一个宇宙行。
如此一来,只要杨铸强压着,大华投资就能通过“投资参股”的形式,以一个非常合理的综合利率,向无数国内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从而避免部分企业被迫走向恶性循环。
但仅仅只是如此的话,其实杨铸也算不上特别有价值——毕竟现在的华夏已经有了四大集团(招商局、华润集团、中信集团、保利集团),这四大央企每一个的身家都堪称恐怖,也同样承担着企业投资的责任,只要国家觉得有需要,照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各个有潜力的企业输血。
之所以这么重视杨铸,其实还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
定价权的价值链!
————————
s:后面还有一章,分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