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大气的徐铭尊
072大气的徐铭尊
远远地看着王子安走过来,徐铭尊还去迎了一段路。
“这么晚了不睡觉,跑出来干啥?怪冷的。”王子安拢了一下自己的手捂子。
“看你没回来我咋睡得着?”徐铭尊抿嘴:“我觉得我越来越被本土化了。”
“少说那些不着四六的旮旯话。”王子安带着人进了山神庙,关了大门:“走吧,回去睡觉,都九点了。”
东北冬天的夜里九点,基本上都躺在被窝里了。
谁还在外面闲逛当啊?
回到自己的房间,俩人各自收拾了一下就睡了。
因为第二天,王子安要跟着大哥去“串门儿”。
都是亲戚,去哪家,有个先后顺序,必须要在正月里头走完,而且也不能太往后排,有的还是他们的晚辈,倒是不用去,等人家上门就行了。
这一年忙叨的就是为了这个时候去显摆的么。
王子木家这一冬天算是挣着了。
虽然王子木跟他媳妇儿贺梅没有在家猫冬,但是家里头有贺梅的老妈在,老太太是被姑娘姑爷接来养老的,把这里当自己家一样,拾掇的干干净净。
姑娘姑爷外出赚钱,她就在家看着。
家里没有了猪需要喂,她就喂了点鸡鸭鹅,还有伺候家里的两匹马。
有隔壁邻居谁有时间就把两匹马牵出去熘熘,给清扫马圈,搓马粪出去堆粪堆上去。
重活累活都有人帮忙分担,或者等王子木回来干,贺梅这一冬天在镇子上的买卖也红红火火,加上心情好,看着就比往年胖了点,气色也好了许多。
“今年的日子肯定比去年还要好,趁着大娘身体还好,你跟木子赶紧要一个吧。”热闹的串门子,赵燕子就跟贺梅说了孩子的事情。
“我俩打算今年要一个,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孩子。”贺梅摸了摸肚子:“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怀上,这一年也就冬天不忙。”
冬天只管摆摊子卖内脏,可是农村从开春一直能忙到秋收之后。
起垄,播种,铲地,铲二遍地,掰苞米,割苞米杆子,起茬子(茬的发音是炸,就是将苞米枯竭的根,从地里弄出来,要把根上的土都弄下去,不能带土出地里)这个活儿更麻烦,必须人工来。
累得很,别看他们卖一次粮食几万块到手,政府还有补助,那都是心疼他们农民一年到头,就这么一次赚大钱的机会。
幸好他们王家围子没机车,不然光是油钱就老鼻子了。
“不管咋样,先要个孩子,生下来慢慢带呗。”赵燕子看了看周围:“咱们围子里,都没跟小勐子一边儿大的孩子了。”
一共才三十六户人家,目前最小的孩子是王庆生。
第二小的就是小勐子,四岁半。
第三小的是上了幼儿园的,王子民他家的王春雨,已经六岁了。
同龄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上小学的几个孩子也只是你一年级,他二年级的这样穿插开的年纪跟班级,上了初中的倒是初一有三个孩子,初二一个,初三俩,初四俩。
高中的有九个,高一三个,高二三个,高三三个,平均分布了。
一共就这么点孩子了,要是孩子多,也不至于将村里的小学早早的就取缔了,因为没那么多孩子上学,生源不行。
“是得要个孩子。”贺梅抱着小勐子都不想撒手了,孩子太可爱,她这母性都泛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