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刘备称帝,休养生息

建安十四年,也即公元209年,在历经了十二年的艰苦奋斗之后,刘备终于扫平了天下诸侯。

当然,十二年是指刘备真正意义上起家的年份,实则自从黄巾之乱起兵后,刘备已经起起伏伏二十五年。

历经二十五年沧桑,刘备从一介织席贩履之徒,匡扶汉室,其中心酸岁月,外人不足道之。

总之,自从刘备回到朝廷之后,整个朝局的气氛就开始变得有些微妙,不像是曹操在时的朝局争斗,而是有股暗流似乎在将其推往至尊之位。

事情从三月份开始,汉献帝刘协便多次召见刘备进入宫中,备言禅让之事,对刘备言道:

“朕在位近二十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得汉王兴我炎汉,可知天命当归。”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汉王,王其毋辞!”

禅让之事,本是刘协在六年前开始筹划,不过当初刘备未曾领受,从那以后,刘协就过起了长达六年的傀儡生活。

这个傀儡比之曹操之时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曹操之前把持朝政,起码还会遵照刘协诏令。

可刘备封王之后则不然,天下诸事皆由秦瑱把控,呈报刘备之后,再行交给刘协查看,他连签字的权力都没有。

这也是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最为不同的地方,三省六部制虽然分散了相权,巩固了皇权。

但这个权力被谁所掌,那天下的权力就在谁手上,由是刘备便成了汉朝的实际掌控者,刘协彻底成了空架子。

不过对此刘协也没有之前那么大怨气,因为他已经让过一次了,朝政由刘备掌控,他也乐得清闲。

只是如此过了六年,刘协也到了二十八岁,一辈子没掌控过大权,每日只能坐在深宫之中。

对刘协而言,这种日子过得极为痛苦,眼见天下恢复平静,他索性便再度提出禅让之事。

反正让来让去,天下都是老刘家的,他得了自由,刘备得了皇位,也算是两全其美之事。

然则老刘终究忠心了汉室大半辈子,听得此话自是大惊,执意不受,径直请刘协收回成命。

刘协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打消了念头,但刘备如此不允,其麾下文武众臣,却开始谋划刘备登基之事。

是年六月,乎有各处来报言说弘农见凤凰来仪,临淄城麒麟出现,黄龙现于邺郡,刘晔、庞统闻之,便来到府内示意刘备可行登基之事。

刘备未曾许诺,次日朝会,众官向上禀报,刘协正式下诏宣告要行禅让之事,刘备固辞不受。

又一日,刘备请王粲手书一封,上表天子,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刘协见之苦笑,谓众人道:“朕本见汉王将兴汉室,欲禅帝位与之,然则汉王谦逊,如之奈何?”

众人闻之,便见华歆出列道:“昔汉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汉王自当允从。”

刘协闻言无奈,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至汉王宣布禅让诏书。

刘备得书之后,任旧觉得脸面上过不去,还是不允,刘协见之,又招荀彧、贾诩等人入见。

贾诩一听便道:“此事也易,汉王所以不受,乃惧后世之名尔,陛下不若设一封禅台。”

“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便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矣。”

刘协闻之大喜,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八月庚午日寅时禅让。

刘备听此,只觉一阵无奈,只得招来秦瑱叹道:“昔日吾与卿定势于小沛城外,从未念及今日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