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吾已危机人称,天子却要禅让,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孤岂效逆贼所为!”
他知道,这一切背后多半都是秦瑱在推动,故而招来秦瑱抱怨,示意彼等有些太过急躁。
然则秦瑱闻之,却道:“自古禅让均是善谈,从未见有受禅而受天下非议者,王本善君,何期如此胆怯?”
“再者,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今得天下一统,百姓归心,天子亦有此意,王上何不受之?”
刘备见状,叹息道:“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若受命称帝,后世必遭非议!”
实际上让刘备当皇帝,其人怎么会不想当,只不过他总觉得现在便受禅称帝,有些太过急躁了一些。
他老刘宣称了大半辈子的匡扶汉室,结果现在天下刚刚一统,他就登基称帝,这让后世如何看他?
所以依照他的想法,需要再等几年,天下大势稳定之后,再行禅让,这样他做出了成绩,方才可以安心受位。
不过秦瑱一听,就对老刘一笑道:“此非个人之愿可定,汉王当真以为如今受禅乃天子一家之意?”
“非也,此乃天下众官之意!大王须知,我等至今,绝非一人两人之力,乃是众文武齐心合力,方有今日天下一统之果。”
“故如今大王受禅,不仅只是大王一人得利,众文武皆会得利,大王不受,众文武皆会生怨!”
“眼下天下方定,正当稳定人心,若因大王不受,又至人心散乱,来日乱象复起,如之奈何?”
实际上当老刘入了长安之后,很多事情就由不得刘备做主了,因为现在刘备代表的是一个庞大利益团体。
只有刘备上位,这个利益团体才能上位,这也是为什么刘晔、庞统等人会不断鼓吹刘备登基的原因。
现在刘备辞而不受,耽搁的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利益,而是一个巨大利益团体的利益,所以刘备必须尽快登基。
说着,他又补充了一句:“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一番话语说罢,刘备总算点了点头叹道:“罢了,卿如今之言,属实陷孤于不义也!”
嘴上虽然有些埋怨,但他还是答应了秦瑱之言,而秦瑱说服刘备之后,次日便叫众官前来请命。
至于八月受禅之时,献帝请汉王刘备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数百余员,虎贲兵马十余万,刘协亲捧玉玺奉刘备。
坛下群臣跪听册曰:咨尔汉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
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汉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
今恢文武之大业,昭尔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全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刘备在旁听得此言,双目含泪,固辞不受,嘴里忙道:“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秦瑱见状,便出列奏道:“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
众官闻言,皆呼万岁,拜舞礼毕,刘备方才受印,改元章武元年,立妃糜氏为后,弟子刘捷为太子。
封秦瑱为宰相,加镇国公,关羽为大将军,加义国公,张飞为骠骑将军,加勇国公,刘协转为山阳王。
至此三公一王之下,荀彧、夏侯惇、贾诩、董昭、刘晔、张昭、张纮、吕布、张辽、赵云、陈到、徐盛、徐庶、甘宁、周瑜、太史慈、袁涣、简雍、孙乾、糜竺等文武三十余人皆封列侯。
其余众臣,一一升赏,大赦天下,治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至于九月,关羽平定并州消息传来,刘备下诏五年之内平稳天下大势。
就此,大汉进入了长达五年的修养生息之中,在这五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秦瑱在全国推行保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