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了十多年,纳兰容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卢希宁吵架。
事情还得从卢腾隆的小女儿卢京粤说起。
卢希宁一行人离开京城,在江南游玩一圈之后到了广州。两家人买了两座相邻的宅子,在中间开了道门,住在一起即方便彼此照应,又互不打扰。
安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生活的问题,这么多人总不能坐吃山空。
卢希宁首先想到的是办学堂,纳兰容若是进士,教授蒙童是绰绰有余,学堂的后勤管理,则准备交给卢腾隆。
卢腾隆回到广州,如鱼儿跃入大海,连腰杆都挺直不少。
想当年,他可是两广第一少爷,比螃蟹走路还要嚣张,两广的路全能横着走。
虽说时过境迁,今日不比从前,木棉花谢之后,满城的凤凰花正盛放,潮湿闷热的空气中,带着大海的咸腥味。
觉罗氏闻不太习惯,到了广州之后总是精神恹恹,没有胃口,卢腾隆却觉得,这种气味,是梦里经常梦到,醒来后不见了,满心惆怅的思念。
兴奋过后就是无边的寂寞,卢腾隆竟然跟觉罗氏一样,也差点病倒了。
说是差点,是因为阿宝阿武兄弟俩跟猴儿一样上蹿下跳,房顶都快被掀翻,李氏头疼得很,指派他出去管儿子,让他没有强说新愁的机会。
两人加上长生,本来大人还担心他们年纪小,舟车劳顿会生病,谁知三兄弟好得很,几人凑在一起,差点没将马车掀翻。
每天卢希宁都会问一遍纳兰容若,如果她扔了长生,会不会是狠心的母亲?
纳兰容若也被几人吵得耳朵脑子都嗡嗡响,很想把三兄弟一起扔掉。
只他不敢开口,李氏温婉不会说什么,觉罗氏出京之后就颇有关外满人的风范,能骑马绝不坐车,手上的马鞭挥得啪啪响,一言不合直接会动手打人。
卢希宁也察觉到卢腾隆的不对劲,她做事向来干脆,拉了他来商议,很快就拍板定下了办学堂的事情,男女不限,女学生不收钱。
广州港西洋人多,民风向来比京城要开放,加上客家女人经常抛头露面出门做事,男女大防不那么严格。
最吸引卢腾隆的,不是学堂男女都收,也不是能赚多少银子,而是三个小祸害,能关进学堂读书。
要办学也没那么简单,尤其是还要收女学生。首先他们居住的这一片,算是广东的富人区,周围的邻居都是广东的官员富绅,家中请了西席在家中教儿女读书。
他们开办学堂,纳兰容若打着进士的名号,肯定能招到男学生,至于女学生,估计就难了。
卢希宁现在也没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姑娘嫁人早,早早就得跟着母亲学习当家理事,女红等,就算读书也读不了几年,不过是识几个字罢了。
不过卢希宁并不气馁,埋下一颗种子,总有萌芽的时候。
觉罗氏见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做事,顿时也来了精神,身体也好了,拿出私房银子出来,大手笔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又买了套合适的宅子,收拾之后拿来做学堂。
学堂准备好了,卢希宁日夜不休,默写出了几本蒙童的教材。纳兰容若亲自写了“求知堂”几个大字挂上去,吹锣打鼓舞狮热闹了一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蒙童上门了。
谁知,看热闹的人多,倒有几个人前来询问,一听男女都招,很快就找了各种借口离开,一个报名的都没有。
甚至还有风言风语传出来,不知哪里来的一群外乡人,谁知安的什么心,指不定招女童进去干什么坏事呢。
衙门的人闻风而动,上门来传了话事人去问话,纳兰容若见卢腾隆混不吝的模样,摁住了没让他去,自己去衙门走了一趟。
纳兰容若这一去,不仅惊动了广州知府,学政,按察使等一应官员,连总督都惊动了。
无他,纳兰明珠作为朝廷议政的大学士,大清官员无人不知。纳兰容若的大名他们也听过,自身的才情不提,近身伴随康熙这么多年,折子能直达天听。
这么一尊大菩萨来到广州,既要尊着,又得防着。
至于卢家,在京城兴许不算什么,在广东的官员中间,比纳兰明珠对他们来说,还要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