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 65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6400 字 6个月前

纪彬粗算了下,不带上特殊定制的绣品,这三千多件绣品的净利润,也能到一千两左右。可以,这钱一到手,他家棉花的空缺又能补上了。不能怪纪彬这么算,毕竟棉花地是真的吃钱啊。

最近又换了不少肥料,喷洒的时候还很仔细,人工肥料钱都不少。

现在沉没资本太多,纪彬都在期待八月左右的采摘了。到时候肯定要狠狠赚一笔!

刺绣需求增加,最先受惠的自然是各个绣娘们,大家恨不得天天做刺绣好吗。

在大家为刺绣开心的时候。时间已经到六月十号,暑气正盛。但还是有好消息传来。

那就是建了近两个月的桥,终于完工了!终于完工了啊!

柴伯父的人简直要松口气。

虽然有活干很好,可天太热了,能早晚完工,就能早点回家休息!

木石桥建好这天,纪滦村整个村子都来围观了。他们村第一个桥啊。准确说是纪彬的桥。

自古以来能自己出资修桥的人,那都是顶厉害的人,纪彬就是这样的人。

别说纪滦村了,就来拿黄沟村的人也过来看。

这桥用石古朴,简而不繁,看着竟然有些雅趣,平直的石木桥看着就舒服。有了这个桥之后,就能不经过黄沟村,直接去纪彬买的良田了。

建成这日,自然是请纪彬先走一趟,从石沙地走到上好的良田,再也不用绕远路,走个两刻钟了。

以后这块土地就跟纪滦村联系得更紧密。

纪彬说不激动是假的,毕竟这桥也是他看着建成的。从这块土地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房间鳞次,谁会不激动啊。

纪彬走了好几遍,只觉得这平板桥建的确实好。

等纪彬点头,引娘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分发下去,见者有份,都是讨个喜气。等发完之后,引娘站在纪彬身边,听着大家对他们的夸赞,还有点不好意思怎么办。

桥建好了,跟黄沟村彻底不再联系。也就少了个隐患。

恨人有笑人无这种情况,可不止纪滦村有,黄沟村更是如此。

不过纪滦村已经跟纪彬死死绑定,大家都明白,帮了纪彬就是帮他们自己,所以这些人肯定会极力维护纪彬。

而纪彬又不带黄沟村的人挣钱,那边自然是仇视的。

纪彬其实心里没有太大波动,如果跟一群目不识丁,不懂道理的人计较,那自己许多年的书就白读了。

再说黄沟村又不是全都仇视他,跟他一起赚钱的人家,还是很好的嘛。

纪彬的这份淡定在别人看来,就显得格外不同。

柴伯父也算见过许多当官的,纪彬这种淡定,也是尤为罕见。

而且这段时间,他手下的人哪个不念纪彬的好,毕竟吃喝都是极好的,天一热就送来井水地下提上来的瓜果,还让大家一早一晚干活。

不像其他东家,硬逼着人大日头天干活。

有纪林这样的东家,大家干活当然尽心这才能提前一两天完

要知道这样的桥在两个月内建成,真的不简单。

也是有柴伯父这样的熟练工带领,这才能此顺利建好。

纪滦村的人都兴奋得在桥上走来走去,纪彬则跟柴伯父还有蔡运坐到旁边石头上交谈。

-个是把尾款全给了,而是闲聊几句。

柴伯父笑∶"你家岳父如今忙不忙,我这边有个事想找他帮忙。"

找宣老爹?

引娘听到这话也凑过来,表情疑惑。

柴伯父直接道∶"还记得宿勤郡知府的拨款吗?"

这自然记得。

纪彬笑∶"记得啊,算起来,拨款最近要下来了吧。"

柴伯父点头;"是了,王知县给我传消息,说是等到七月份,修路的事正式开工。只是修路这活太苦,很少有人做,好在是这次给的报酬不少,应该有人愿意来。

"我请你岳父的目的是,王知县要修的第一条路,就是邑伊县到纪滦村的路,总要找个熟悉道路的人来。上次跟宣老爹交谈,我看他熟悉得很,若是有机会能不能问问他,愿不愿意给官府做事。"

给官府做事?!

柴伯父说这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若是宣老爹愿意,那直接可以在王知县手下做事,是经过官府名册的。

另一个更重要,那就说明了报酬不少。

也就是说,这活既有体面,还有钱挣。是好事啊。

纪彬客气道∶"这种好差事,我立刻派人去问。"

柴伯父见纪彬完全明白他的意思,笑道∶"不着急,如今才六月初,等到七月中旬才开工。王知县的意思是,避开盛暑这段日子。

确实,修路本就辛苦,赶在热天岂不是更为难人。

不过纪彬忽然想起另一件事。第一条路是修邑伊县到纪滦村的路?!

他怎么把这个给忽略了,明明这才是最重要的啊。

看来他跟王知县交好,还是很有用的。

当然了,也跟纪彬帮了王知县不少忙有关,估计也跟春安城王家那封信有点关系。

不管怎么样,官府修的路啊,那可太好了。

如果跟修路的人关系好,说不定能把纪滦村旁边的路给填补填补?

那纪彬跟修路的人关系好吗?这还用说。

一个是柴伯父,一个是他岳父,哪个关系不好?

柴伯父见纪彬连连感谢,笑着道∶"柴尺升迁这样顺利,跟你也是有关,你们都是朋友,你家那样照看柴尺柴力,我家自然也不会亏待啊。"

这话说得没错,柴力在纪彬身边做事,拿的月钱柴家人都是知道的,自然感激。而且柴力一路从差役升到副捕头,也跟纪彬有些关系。如此下来,柴伯父多照顾纪彬,那也是常事啊。

等柴伯父跟蔡运他们离开,蔡运还说等几日就会过来玩。

他从去年忙到今年六月,基本上都没休息过,终于有一个月的休息时间,肯定是要来找朋友们的

纪彬当然欢迎他们,反正夏天也没事做。

看着他们的背影,纪彬还是忍不住激动。

修路啊,终于要开始修路了!

以后他们这段路就会非常好走,一路从纪滦村到官道的路,都会更加便捷,也能运更多东西。估计车夫老薛跟老温他们都会兴奋。

毕竟对他们来说,路好了,运的东西更多,就能多挣钱。这个道理谁都懂的。

别的不说,以前每个月运三十万斤酒出来,三辆大车要分两趟。现在路好了,凑个四五辆车,就能一次性运完。东西运出得迅速,挣得钱就越多。

这路,可真是好东西。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邓杉一家到纪滦村的路也会修好,不然那个故事不就白讲了。原本大半天的路程,基本能缩短一半。邓杉家也会很开心的。

估计他们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家的"故事",能让拨款的事这样顺利。

纪彬觉得,自己身上的基建基因一定是与生俱来的,不然为什么一想到修路都会这么高兴?但这对他那个时空的人来说,这可太正常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永远都没错!

纪彬看着自家的土地,一边是要修的马球场蹴鞠场,现在还在规划,另一边是刺绣坊,私塾,还有一排客舍。

再往右边,则是酿酒坊。

酿酒坊再往右,就是他斥巨资建的木石桥。

过了桥那边,呈现的是四百亩良田,上面的棉花苗苗已经在窜高了。最后面,则是纪文山。

虽说是个荒山,但纪彬却觉得,若不是里面的山泉水,若不是上面的酸果树,他家哪有这样的日子啊。

就在纪彬美滋滋看自家土地的时候,忽然有人慢慢走近。

但离纪彬还有十步远,就被身边的柴力盯着。

来的人年约四五十,头发花白,看着有些怯弱。

这人衣衫破烂,就算是补丁也遮掩不住这衣服的磨损程度,可衣服看起来还算干净,也是唯一的优点了。

但就算看着干净,但身上有股奇怪的味道,像是粪便一样。

等纪彬看过来,这人下意识想跪拜,好在被柴力直接拦下∶"我们东家不喜如此。"

不过来者却有些怕的,看看人家随从的衣着都这样整洁崭新,令人生惧。

可东家衣服确是半|旧的长袍,显得有些儒雅。

儒雅这词老汉用不来,只是觉得这个东家看着跟别人不一样。

纪彬语气带笑,也不觉得这老汉打扰他看自己宏伟蓝图,开口道∶"老人家,你是什么事吗?"

纪彬语气温和,让这个老汉才站稳,小声道∶"东家,我家养了几头猪,不知道您这里买不买。"

养了几头猪?问纪彬买不买?

纪彬哭笑不得,虽说他刚来的时候,是吃了许多头猪的。怎么还有主动找上门问他要不要的。

但这是猪肉啊,买来也没什么。

纪彬点头∶"我家是不养猪的,放在你家养如何,什么时候吃了,我家去买。"纪彬这才想起,这老汉身上的味道,应该就是养猪的味道?

老汉大喜过望,连连感谢。

看起来他真的担心家里的猪卖不出去。

纪彬只是笑了笑,其实这样的老汉挺多的,去年不还有主动推销自家羊羔的。以前农家人里养头猪仔,回头自己家里杀了吃,这也正常。也就是他家买猪买羊多了之后,才有农家人专门养了卖过来。看来这家就是如此了。

不过纪彬随口问了句∶"你家养了多少头猪,"问问数量,看看够吃多久的。

这一问让老汉直接为难,声音极小∶"三十头。"

???多少?

纪彬惊愕地看过去。

老汉不好意思道∶"听说纪滦村富有,常常卖猪肉吃的,所以我家也就开始养猪了。"

好家伙。

纪彬忍不住扶额,前有专门养禽类的宣家五姐跟五姐夫。后有这养三十头猪的老汉。

这哪是知道纪滦村富有,这分明是知道他富有!

怎么好好的,还带动了周边养殖业发展呢!好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