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们可以针砭时弊,畅所欲言,甚至还可以直接指出朝廷和皇帝的不足之处,皇帝也不会因此就降罪。
发展到如今,和前人的科举已经有所不同了。
对于策论这部分,考官们看中的不再是考生们的意见,而是考生们拍马屁的功夫。
比谁的文章写的更花团锦簇,比谁更能够歌颂古代先贤,比谁能够歌颂当今陛下的英明神武,比谁更能够表明自己的报销朝廷和皇帝的忠心。
那谁的文章分数就会越高。
策论一共有两道题,第一道题是如何治理水患,第二道题则是如何防治瘟疫。
去年越朝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南方多地发生了水灾,造成了许多人无家可归的局面。
而大灾之后就是大疫,死的人多了,天气一热就容易爆发瘟疫。
这两道题都是根据越朝当下的实事来出题的。
楚庄将题目全部都看完了一遍,首先从第一部分的经义着手。
现在草稿纸上将答案写完,检查修改完确定没有错误了,这才誊写在了考卷上面。
题目对于楚庄来说并不难,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全部都写完了。
写完第一部分,楚庄没有急着继续,从考篮里拿出了面包和水开始吃午饭了。
这会天气还很冷,在这考场里面也不可以加热食物,若是带馒头包子一类,一冷就变硬了,咬都咬不动,但是面包的话就还好。
吃过午饭,楚庄走动了一会消食,又小憩了片刻,下午起来这才开始着手开始答第二部分。
诗词对于熟读唐诗宋词的楚庄来说并不难。
虽然有格式的要求,但是他还是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诗词。
第一首诗,楚庄选用的是明朝救国英雄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据说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写下这首诗,这首诗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第二首诗,是咏人诗,人物是母亲,格式是五言诗。
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楚庄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游子吟》。
歌颂母爱的诗,在楚庄心目中,这首诗排在第一位!
第三首是词,题目很简单,只有三个字《定风波》。
这是词牌名,词牌名一共就那么几十个,每个都有自己的特有的规则,一般都是从中抽一个来考。
楚庄思索了一番,最后选取了一首苏轼的那首《定风波》。
将三首诗词写在稿纸上,检查了一遍,确定诗词中没有什么疏漏,这才将诗词填写了上去。
楚庄写完了前面的两个部分,这才仅仅只过了一日。
等到天色暗了下来后,楚庄没有点蜡烛继续写。
烛光太微弱了,看久了伤眼睛,如今时间充裕,没必要挤这点时间。
吃过晚饭,在狭窄的号房里简单舒展了身子,楚庄早早地便睡下了。
第二日一早吃过早饭后,楚庄便开始正式着手第三部的两道策论题目了。
楚庄自然是知道科举策论的“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