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儿家的小哥儿也不大,孩子这个时候发热很容易夭折的。
要不怎么说古代养孩子不容易,哥儿本来就生育能力低下,要是再夭折几个,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铁青觉得,大人的恩怨是大人的事情,孩子还那么小,连话都不会说的,何必计较在孩子的身上。
于是他就出去见了刘三儿。
刘三儿一脸的憔悴样子,见到铁青就先给他跪下了……但是铁青一把扶住了他:“啥也别说了,药你拿回去一包,里头一共三副,三碗水煎成一碗,熬三遍即可,不过你家孩子年龄太小了,我也不是啥大夫,你每次喂他两汤勺即可,两个时辰喂一次,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去找大夫看看。”
“找了,大夫说孩子太小,没办法下药,我家的是个哥儿,没奶水,这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乳娘,只能喂药试一试,我谢谢你们了。”刘三儿生怕铁青不给药,毕竟人家也不是大夫,给了药还怕被人赖上呢。
一般有夫郎的人家,在夫郎有了孩子之后,要么用牛奶、羊奶的,有钱的会请一个乳娘来,就像是铁家那样,请了四个的都是地主阶级了。
刘三儿还没有那么有钱,何况一个小哥儿,就没请乳娘,用羊奶一直喂养到现在,再说他们家的小哥儿是不吃母乳的,只吃羊奶跟牛奶。
要是有乳娘的话,这药乳娘就喝了,然后哺乳给孩子,这才是小婴儿吃药的正确途径。
但是刘三儿家的小哥儿不吃母乳,就喝牛奶羊奶的,也是没办法。
他来求药,铁青痛快的给了,还劝了他去看大夫,他心里承了铁青的人情,同时也有些羞愧,铁青要是为难一下他,可能他还痛快一些,偏偏铁青没有。
这就让他上不来下不去的憋着了。
千恩万谢的回去,赶紧熬药给孩子吃,偏偏这才不到中午,又开始阴天下雨,气温下降,他们家又忙活着烧了火炕跟火墙取暖。
而铁青送走了刘三儿,回去继续吃他的早饭,顺便跟笑哥儿说了说事情。
笑哥儿不太高兴:“你给他药干啥?万一吃不好了,再赖上咱们家,也不是不可能。”
“药肯定好用,何况我也说明白了,这药是咱们家自己配的,吃着退热是好事儿,但是不退也不能说我们咋样,我们没收钱,又是他自己求上门来的,我也说了,要去找大夫,这药能顶一时,未必就能治疗好。”尽管治疗不好是不可能的,但是铁青该说的还是要说出来,也好不留人把柄。
“算了,他们家的小哥儿,就算是不好,那也是个孩子。”笑哥儿也是心软的人,虽然他这些年都没跟刘三儿有过照面儿,不是笑哥儿躲着他,而是刘三儿躲着老肖家全家,就连他们家的后菜园子,都被他给种了两排的杏树,挡住了他们家看向后排老肖家的目光。
当然,老肖家也看不到刘三儿家了,他们家墙外头都种了三排榆树。
说完,吃过了早饭,笑哥儿却抱着山哥儿不撒手,铁青想着,笑哥儿大概是怕了。
毕竟他们家山哥儿身体壮实,从小就没有生过大病,连烧都没发过,偶尔咳嗽两声,笑哥儿就会紧张的给他弄东西吃,清除咳嗽的症状。
因为要准备过冬了,这秋天采摘之后,铁青带人进了山,找了一些枯木砍伐下来,明年开春儿还得补种上相同数量的树木。
他不止给自己家弄了木柴,还有老丈人家,大公子府跟大将军府,镇北侯府等等,这三家府邸,同时也跟村里人买了一些他们多余的柴火,还有大公子府出了车队,去远处购买了大量的柴碳和煤炭回来,分给了三家府邸与老铁家,肖老八家跟肖老六家也分了一些。
这到了冬天都是要烧柴取暖的,这都是必备的东西。
猫冬可不简单,要储存足够一冬天用的各色物件儿。
吃的喝的,烧的用的,全都要凑齐,不然大冬天的上哪儿去捡柴火啊?
家里头也趁机晒干菜、蘑菇木耳啥的都忙碌了起来。
尤其是几家长工,他们都是头一年要在在家猫冬的,故而要多弄一些,铁青也给他们放假了,好好准备一下,累了一年了,也该在家里头休息休息,一般农闲的时候,也就是冬天最长。
不准备好了,在东北这边可过不了冬呢。
今年秋天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倒霉,这都深秋,马上就要上冻下霜了,可秋雨却隔三差五的来一场,甚至有两天一直都是阴天,第三天下了一场大雨,结果转天就上冻了!
雨水落在地面上,还没等阴干,就结冰了,这下子,人出门走路可当心了,滑倒了摔一跤可不在少数。
更有人摔了好几下呢!
这回各家的老人都不敢出门了,小孩子也不太敢放出去。
铁青更不敢让笑哥儿跟孩子出门了:“家里屋子够大,都给我在无厘头玩耍,不能出去就别出去了,没听说杨大生家的老爷子,都摔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