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杨老爷子出门滑倒摔了一跤,幸好杨大嫂子跟杨大生媳妇儿都是十分孝顺的那种人,这还没入冬,给老人做的棉衣棉裤就给穿上了,老人体弱,怕冷,所以这棉衣棉裤做的都很厚实,还用的新棉花,也因为这身上穿得厚实,杨老爷子才没有受多重的伤,但是也吓坏了。

“好,好,都听你的,去看看我爹娘就回来。”笑哥儿只好抱着孩子不出门,但是又担心家里头的二位老人。

“知道了。”铁青也想去看看二老,虽然知道他们在大将军府过得好,可去不去看看,是他们的态度问题。

他去了也不是空手去的,带了自家养大的两只大公鹅。

发现大舅兄也是这么看护两位老人的,不许他们出院子,当然,他们家院子倒是打扫得很是干净。

可外面冷啊,熹夫郎干脆用孩子绊住二老,让他们在屋里玩儿吧。

孩子这会正是学走路的时候,颤颤巍巍的扶着东西迈动小短腿儿,很是可爱呢。

“这大冷天的你咋来了?”肖伟换了一身厚实的衣服,还镶嵌了毛边儿呢。

“笑哥儿不放心爹娘,我也担心,过来看一眼,正好,这是今年新养好的大公鹅,给二老拿来两只尝尝,肥的很。”铁青家不缺吃食,也不缺米糠喂养家禽,这两只大公鹅都四十多斤的重量,的确是很肥的那种。

看过了爹娘,发现他们没什么事情,就安心了。

倒是肖伟跟他说:“刘三儿去你家求药了?”

“嗯,一大早的就来了,他家孩子还小。”铁青大方地承认:“何况大人的事情,少跟孩子牵扯上。”

“你俩口子就是心好。”肖伟那个时候,恨不得杀了刘三儿。

“事情都过去了,何必死巴着不放?好像我们多在意似的。”铁青道:“何况,刘老三跟他媳妇儿,都是横死呢。”

可不是么,这两口子一辈子汲汲营营的算计老肖家,结果他们俩都早死。

“我说不过你们俩。”肖伟乐了,给铁青拎了一条黑了吧唧的腊肉:“这是同袍送来的东西,风味独特,还有烟笋,一起炒了吃吧。”

“烟笋炒腊肉,好东西!”铁青果然欣喜的接了过来,东北这边是没啥人吃笋子的,何况竹笋这个东西,保鲜手段不过关,出不了十里地就会坏掉,只能做成耐储存的笋干和烟笋等等,或者是腌制的笋子。

“你认识烟笋?”肖伟瞪大了眼睛,他是东北土生土长的小子,在去南方之前,他都不知道有竹笋这个东西。

后来打仗去了南方,才知道南方是什么样子。

竹笋这个东西又是个啥。

等到回了老家,他娶了熹夫郎,才再次吃到笋这个东西,因为熹夫郎的厨房里,有一些是京都那边送来的食材,其中就包含很多进贡而来的东西。

比如说烟笋、湘西腊肉、剁椒之类的东西。

但是东北这边绝对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知道这些。

这个交通不甚发达的时代,很多小老百姓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老家县城的范围,能去一趟省城,那都是见了世面的了。

去京城更是见了大世面了。

京城地界也在北方,就是不在东北这边,但是的确是江北的范围。

要说这道菜,乃是井冈烟笋,是一道以乌烟笋、猪肉丝、干红椒为主材的赣菜十大菜肴之一,为江西省井冈山山区特色的传统名肴。因井冈烟笋肉的味非常甘美,而笋味显得绵长,非常适合下饭而深受世人喜爱。

他能知道是因为当年去山中剿匪而吃过。

这道菜连湘菜都算不上,只能是山区特色菜而已。

铁青连这道菜都认识,这人到底哪儿来的啊?

“对,这道菜辛辣下饭又暖身,给笑哥儿带回去吧,让他也尝尝。”熹夫郎却没想那么多:“还有不少熏鱼呢!前几日京中送来的,你们都在山上,可能不知道,我也打发人去府城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多囤积一点,回头咱们冬天慢慢吃。”

熹夫郎在这里住了几年,也慢慢习惯了这边的生活,日子过得慢吞吞,不温不火,恰是他喜欢的,如今有了孩子更是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