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这个药材厂的确是因为你我才打算建的。”伴着热水的烫意,秦承祖接着孟海的话往下说,“你先别急着拒绝,听我说完。”

“我知道你进运输队是为了方便同胡立伟倒卖药材。”秦承祖语气里带着些许喜悦,大概是觉得许空山难得有一点跟他相似,倒卖也是做生意,不寒碜。

许空山对此毫不意外,他跟胡立伟的事虽然瞒得过普通人,但秦承祖要查,基本没什么难度。这里就又体现出孟海与秦承祖的不同了,一个散养,一个恨不得把今后所有的路都替他铺平。

见许空山没有不喜,秦承祖多了几分把握,十分擅长谈判的他没有步步紧逼:“我理解你想凭自己的努力做一番事业,但这不冲突。换个说法,不考虑其他,如果南城有一家药材厂对外招工,你会去吗?”

“会。”许空山大方承认,他喜欢和药材打交道,事实上若是当时存在这样一个机会,他极大可能会选择放弃与胡立伟的合作,直接进药材厂,谁让后者能日日同陈晚见面呢。

在许空山的世界里,陈晚永远排在第一位。

“但是我不会管理药材厂。”许空山会错了意,他以为秦承祖投资药材厂是要直接让他当厂长。

秦承祖顿了顿,接着忍住笑:“不会可以慢慢学,也没有人生来就是厂长。目前药材厂不过一个连书面计划都没有的空壳,建厂的事交给别人,至于你和胡立伟,正好分别负责生产、采购,到时候厂址选在上城区,离陈晚那也近。”

秦承祖看过南城的地图,南城依方位划分了几个区,因着南城的南字,把东南西北改成了东上西北,外加核心的中。他选中上城区的原因除了离陈晚近,还有坐落其中的各所高校,人才与技术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再者北城区是南城重工业的聚集地,秦承祖在国外经营十数家工厂,他比大多数人都清楚重工业带来的污染有多厉害。

怕许空山犹豫,秦承祖耐心地一点点掰碎了分析给他听,殊不知单是离陈晚近就足以打动他了。

“怎么样?”秦承祖讲得口干舌燥,完了望着许空山,眼里明晃晃的期待。

“回头我给胡大哥发电报。”不管胡立伟如何抉择,药材厂许空山是肯定会进的,“谢谢……秦先生。”

爸爸二字许空山依然难以启齿,秦承祖失望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总之许空山同意进药材厂了,他也算少了个牵挂。

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停了下来,孟海曲指悄悄门板:“谈完了?”

结果从秦承祖的表情中就能看出,孟海瞅了眼挂钟,快十二点了,怪不得他困得打哈欠。

“行了,剩下的等明天考察完厂子吧,太晚了,熬夜伤身,早点休息。”孟海视线停在秦承祖脸上,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第152章

安市药材厂规模中等,面积和产能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厂子里排不前列,工人的数量却不少,正式工试用工加起来跟纺织厂不相上下。

其实这也是大部分厂子的通病,招工名额少是相对于没背景的人而言,那些有门道的,托关系以试用的名义进厂,待上一两年,就能找个由头转正。什么规矩,全是糊弄外人罢了。

由此一个厂子里同时出现祖孙三辈的情况实属寻常,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有心,总有操作的空间。

招待所在厂子边上,走路十来分钟,开车则一脚油门的事。见人下了车,两侧的人齐声鼓掌,秦承祖本人是不喜欢搞排场的,花里胡哨,不如做实事。他面无表情地看过来,干事心头咯噔一跳,连忙给书记使眼色。

工人们收到指令仍不肯散去,踮脚探头地打量这位从国外来的大老板,人群里不知谁嘀咕了一句:“不是说外国人都长得金发碧眼的吗,怎么跟我们差不多?”

书记擦了把额头不存在的虚汗,好在秦承祖没生气,厂里的领导轰小鸡似的把人赶走了,才勉强控制住场面。

许空山在人群中看到了两个熟面孔,送货时说过几句话,谈不上交情,于是转瞬便移开了视线。他穿着短夹克,站在秦承祖旁边,邓晓后退半步,主次分明的模样叫人摸不着头脑。

怎么回事,许空山不是运输队的司机吗?与许空山相熟的人恨不得当场问个究竟,碍于场合没敢上前,饭碗与八卦哪个更重要他还是分得清的。

简单的欢迎仪式结束,一行人径直前往办公室。

安市地理位置优越,早在在药材产量上药材厂的历史往前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听说最鼎盛的时候南北各大药房里都能寻到从此地产出的药材。

作为有近百年传承的老牌药材厂,除了基础的药材炮制,安市药材厂另设有制药车间,用以中成药的制作,方子同样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此刻向秦承祖作讲解的,便是掌握祖传药方的厂长。

提起药材厂的名字,大多数人或许耳生,但他们所生产的“清热液”却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东西。早年还曾发生过药方盗窃事件,多亏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秦承祖一个外人,药材厂再想讨好,也不可能让他接触到保密信息,是以厂长的介绍仅停留在表面,话虽说了不少,但真正有价值的不过了了。

看过资料,秦承祖偏头同邓晓交代几句,干事在后面竖着耳朵,拿起钢笔快速记下。

花了一天时间转遍整个厂区,全程陪同的干事累得够呛,等屁股终于挨到了板凳,他脸上的神色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