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今天实在麻烦你们了。”放松归放松,该客套的仍得继续,干事脸色通红,刚才桌上数他喝得最多。那些人不敢劝秦承祖的酒,可不得落到他头上。

“不麻烦不麻烦。”书记喝酒不上脸,状态看着要比书记好一些,但同样浑身酒气,“后面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的,你们尽管开口。”

尽管没能从秦承祖手里捞到钱,但若是南城兴建药材厂真的能落实,到时候两边少不了来往。

楼下的二人借着酒意畅谈,楼上秦承祖也在与许空山就白天的经历展开讨论。

“大山觉得安市药材厂怎么样?”秦承祖心中有数,他这么问是想听听许空山的看法。

在外人看来,安市药材厂风光无限,工资高、效益好,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面挤,然而许空山却摇了摇头,说了句不太行。

“哪儿不太行?具体说说。”秦承祖眼底带笑,语气里带着鼓励的意味,犹如循循善诱的良师。

“周厂长不是说他们厂每年百分百完成上面的指标么,”迎着秦承祖的目光,许空山放在腿上的手手攥紧成拳复又松开,“我们县上的纺织厂一直都是超额完成指标,而且他们的工人好像挺闲散的,晚上也不倒班……”

效益好的厂子是人歇器不歇,例如县纺织厂,除了必要的检修,机器一天二十四小时没停过,工人们分三班倒,年年超额完成上头定下的指标。药材厂则不然,勉强在目标线上吊着,这么多年,沿用祖上的方子,稳步不前。

在秦承祖的引导下,许空山断断续续说了近二十分钟,末了他拿起杯子将里面的水一饮而尽,畅快地出了口气。

“你说的没错,不过你漏了一点。”秦承祖满意地点点头,接着指向自己,“国外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商人。”

许空山的见解存在局限性十分正常,以当下的环境,能站在批判的角度指出安市药材厂的存在的问题,已经算得上是拥有了高于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识。

秦承祖不懂药理,但不妨碍他做商业分析。与中药相对应的是西药,孰优孰劣他不予置评,但不可否认的两者之间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新药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所需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十万投资能满足的。即便是秦承祖,也没有这个能耐。

“国内有资源有市场,外国资本进入是早晚的事。”秦承祖说着实情,归根究底他身体里流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怀揣的是希望祖国强盛的心,“他们能进来,我们同样能出去。”

秦承祖的话犹如一双巨手,用力地推开了许空山眼前的大门。他的目标,或者说,他为许空山筹划的目标,从来都不仅仅是国内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药材厂,只是一个开始。

许空山的心跳猛然加速,滴酒未沾的他突然生出一种酒精席卷四肢百骸的灼烧感。旁边保持沉默的孟海也被秦承祖的发言所震撼,他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说起,半晌抬起手,拍在了秦承祖的肩膀上。

“吓到了?”秦承祖将许空山的神色看在眼里,他收起脸上的严肃,换了副带笑的表情。

“没有。”许空山眼里仿佛有汹涌的火光席卷。吓到?不存在的。

“加油,好好干。”孟海不懂经商,但比起即将出国的秦承祖,他人在国内,许空山有什么事他更方便照拂。

关于对药材厂宏大未来的展望暂时告一段落,毕竟药材厂还是个钱没到位、厂没建成、人未招纳的“三无产品”,国内市场都没占有一席之地,谈“出去”太过遥远。

他甚至有可能等不到那一天——秦承祖心情低落了一瞬,随即振奋起来,他等不到又怎样,许空山可正年轻。

怀揣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秦承祖挑灯夜战,写了厚厚一摞经验总结,次日上车交给许空山,然后才不抵疲惫睡了会儿。

两辆小轿车载着人驶入南城市政府,依然是前呼后拥地迎进去,秦承祖坐上首,马不停蹄的开了场会,一直到笼着毛边的月亮上了中天,这场会才算到了头,仔细瞧众人的脸色,疲惫中带着洪亮亮的光,满是藏不住的欣喜。

一百万啊,整整一百万,秦承祖上下嘴皮子一碰,就砸到了新鲜出炉的协议书上,除此以外,他在国内的其他投资日后收益也大部分也将用于药材厂建设,因此尽管他提了一个又一个的要求,与会的政府官员们还是痛快地答应了。

有秦承祖的帮扶,许空山顺理成章地成了未来南城药材厂的一份子,虽然他没有学历,但写字算术样样不差,是个能做事的聪明人,还有个当师长的舅舅,没人敢提出异议。

将秦承祖他们送回招待所,许空山一路快跑,人刚进门,声音便传到了楼上:“六儿!”

陈晚还没睡,洗漱完了靠在床上看书,听见动静立马掀开了腿上的被子。

许空山三步并作两步,陈晚踩上拖鞋手刚把门拉开,人就被许空山紧紧抱住了。

陈晚双脚离地,在空中转了个圈,落回了床上,灯光下许空山的双眼亮晶晶的,脸贴脸地使劲蹭了两下。陈晚回过神,后仰着拉开距离,双手捧住他的脸:“发生什么好事了?”

能让许空山这么激动的,绝对不是小事,虽然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但陈晚的语气也急切了几分。

“秦先生要在南城投资兴建一个药材厂,我以后就不在运输队了。”许空山先一句话概括,顺了口气,抱着陈晚换了个位置,才把这两天的经过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