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董卓行废立,周琦围雒阳
中平六年。
夏,四月,灵帝崩于嘉德殿。
时有上军校尉蹇硕,受天子密诏,立皇子协为帝,命盖勋以及车骑将军、安丰县侯周琦辅国。
然天子忌惮周琦乃是外军,因此密令蹇硕,除非迫不得已,不可召车骑将军入京。
“陛下!”
“陛下!”
“陛下!”
蹇硕作为天子最信任也是最器重的宦官,看到天子驾崩,当即哭天喊地,伤心欲绝。
左右心腹却是劝道:“陛下驾崩,天地同悲。”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上军校尉乃陛下心腹,自当秉承陛下遗愿,拥立皇子协为帝。”
蹇硕闻言止住了哭声,擦干眼泪暗自思忖:“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又以皇子协性命相托,我自当竭力报答。”
“然大将军何进勾结士族,手握重兵,已然失控。若不除之,皇子协必难继承大统。”
去岁天子身体已经江河日下,为了给皇子协继位铺路,设置西园八校尉分何进兵权,并命心腹宦官蹇硕为元帅,统领西园八校尉。
为了拉拢士人,八校尉统帅除了蹇硕以外,其余皆为颇有名望的士人,袁绍、曹操、鲍鸿、淳于琼等,都各领一军。
蹇硕知道,何进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故去岁蹇硕就向天子建言,让何进统兵前去平定王国、韩遂、马腾叛乱,好将之调离雒阳。
奈何计策被何进识破,进乃先遣袁绍东击徐、兖二州叛军,又上表称需要等到袁绍击贼返回之际,才能领兵平叛。
帝无奈,这才启用周琦。
蹇硕此时欲立皇子协为帝,而何进作为皇子辩舅父,何皇后胞兄,必然会拥立皇子辩继位。
如此一来。
上军校尉蹇硕与大将军何进之间,就有一人会被踢出局。
念及于此,蹇硕眼中当即露出了凶狠的光芒,对着左右亲近之人说道:“陛下之死不可张扬,再以陛下名义召何进入宫,就说是为了商议立皇子辩为帝之事。”
心腹闻言,当即知晓蹇硕之意,急忙领命而去。
却说由于蹇硕秘不发丧,故此除了少数几人以外,根本没有人知晓天子驾崩之事。
大将军何进收到诏书,以为天子终于下定决心立刘辩为新帝,当即大喜过望,轻装前往宫中。
何进刚刚抵达宫门,就看到蹇硕麾下司马潘隐挡在前面,以目示之。
何进不解其意,眉头微皱,
潘隐见状大急,索性走到何进旁边,低声说道:“不可入宫,蹇硕欲杀将军。”
何进闻言大惊,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急归自己私宅,心中既恐惧又愤怒。
他急召大将军府诸大臣,欲尽诛宦官。
座上一人挺身出曰:“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请细详之。”
何进视之,乃典军校尉曹操是也。
何进当即叱曰:“汝无知小辈,安知朝廷大事耶?”
直到此时,天子驾崩之事仍未传出宫中,否则曹操也不会说出这番话。
何进正踌躇间,忽闻蹇硕麾下司马潘隐至,急忙出门迎接,道:“若非阁下暗中提醒,吾恐早已命丧黄泉矣!”
潘隐却是脸色凝重的说道:“大将军可知,蹇硕为何要杀你?”
何进问道:“为何?”
潘隐曰:“帝已崩,蹇硕秘不发丧,矫诏宣大将军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
何进闻言大怒,骂道:“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皇子辩身为嫡长子,自当立为新帝,蹇硕一介阉人,焉敢插手皇家事务?”
潘隐继续说道:“蹇硕见不能赚大将军入宫,又与十常侍商议,准备再次矫诏国舅进宫。”
潘隐话音刚落,当即就有使者进入大将军府,宣何进入宫,以定后事。
何进闻言大惊,问众人曰:“如之奈何?”
曹操说道:“今日之计,宜先正君位,然后图贼。”
何进觉得曹操之言有理,遂托病不入宫,并且示意朝中公卿拥立皇子辩为帝,自己却是统兵虎视眈眈。
蹇硕见何进没有中计,天子死讯也压制不住了,又看到满朝公卿皆上表拥立皇子辩为帝,心知自己独木难支。
他只得暗中隐忍,唤来心腹之人,命之送出先帝遗诏,召盖勋、周琦带兵入京。
由于蹇硕不敢拿出先帝遗诏,刘辩作为嫡长子,又得到了何进以及满朝公卿的支持,自然毫无疑问登临帝位。
皇子辩即位,年十四,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
以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袁绍心腹门客张津,劝何进悉诛诸宦官。
何进知晓袁氏累世贵宠,而袁绍与之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皆为豪杰所归,遂信而用之。
不仅如此。
何进亲近士人,征召逢纪、何颙、荀攸及河南郑泰等二十余人,皆引为腹心,自此声势大振,独断朝纲。
被党锢之祸压制许久的士人,再次开始得到重用。
却说蹇硕看到何进声势越来越盛,盖勋、周琦那边迟迟没有回信,不由心中大急。
他暗自思忖:“莫非盖勋、周琦知皇子辩继位,不敢引兵入雒阳?”
蹇硕想到这里,焦躁不已。
他此前谋诛何进之事已然泄露,以何进的性格,早晚要对其动手。
蹇硕之所以活到今日,乃是因为手握兵权,且何进初掌朝政,根基不稳。
一旦何进在朝中站稳跟脚,也就是蹇硕授首之日。
蹇硕心中不安,盖勋、周琦又迟迟没有回信,他当即准备先发制人,设计诛杀何进。
蹇硕乃与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只因我掌握禁军,这才犹豫至今。”
“今宜先发制人,赚其入宫而后关闭宫门,急捕诛之。”
时有中常侍郭胜,乃何进同郡人也。
何太后与何进能够登临如此高位,也多有仰仗郭胜之处,故郭胜十分亲信何氏。
郭胜遂与赵忠等人商议,不从蹇硕之计,反而将蹇硕之书送给何进。
何进看完书心以后,勃然大怒,当即召来麾下众人,喝道:“蹇硕阉贼图我性命,谁敢与吾正君讨贼?”
袁绍挺身出,道:“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诛杀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何进视之,乃袁逢之子、袁隗之侄,袁本初是也,现为中军校尉。
何进大喜,遂点兵五千,绍全身披挂。
袁绍入宫追捕蹇硕,蹇硕慌忙逃走,却为中常侍郭胜所杀。硕所领禁军,尽皆投顺。
袁绍返回大将军府,劝何进曰:“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
“将军宜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何进听到袁绍之言,当即有些意动,不过还有些犹豫不决。
袁绍见状,不由在心中叹息,只得继续说道:“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只因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不得不防。”
“今先帝遗体就在前殿,将军受诏统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免得为宦官所趁。”
何进深以为然,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天子遗体入山陵。
张让等人知大将军欲尽诛宦官,后悔没有听蹇硕之言,当即慌忙前往何太后之所,泣曰:“设谋陷害大将军者,只蹇硕一人,并不干臣等事。今大将军听袁绍之言,欲尽诛臣等,乞太后怜悯。”
“且大将军擅杀左右亲信,恐欲专权以弱皇上。”
“若无我等中常侍忠心护持,陛下必为大将军架空,还请太后明查。”
何太后闻言脸色微变,想起了历代外戚干政之事,不由心中凛然。
她虽是何进妹妹,却也是当朝天子刘辩的母亲,自然不希望自己儿子被何进架空。
她当即对着张让等人说道:“汝等勿忧,我当保汝。”
何太后遂传旨宣何入宫,谓之曰:“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不仁,既已伏诛,汝何听信人言,欲尽诛宦官耶?”
“且此番若非张让、郭胜等人通风报信,汝已被蹇硕所杀,焉有今日?”
何进道:“宦官乱国,士人欲尽诛之,吾若不遂其意,士人岂能归心?”
何皇后闻言大怒,喝道:“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先帝新弃天下,兄长就为讨好士人,而尽诛先帝近臣耶?”
何进难违太后之意,也想起了十常侍往日恩情,再加上这次也的确是郭胜告密,才能保得性命,并且诛杀蹇硕,当即选择了妥协。
何进遂出谓众官曰:“蹇硕设谋害我,可族灭其家,其余不必妄加残害。”
袁绍心中一沉,急忙劝道:“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何进一甩衣袖,喝道:“吾意已决,汝勿多言。”
众官皆退,诛杀宦官之事,就此告一段落,袁绍等人却心有不甘。
时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她儿登基为帝,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
经过了袁绍劝说何进尽诛宦官之事,张让等人也感到了强烈的危机,不想让性命交托别人之手。
董太后的出现,让张让等人看到了契机。
张让于是说:“太后亦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为骠骑将军,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则大事可图矣。”
董太后大喜。
次日设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至此,张让等人与董重苟合,两位外戚开始明争暗斗,以致朝堂局势不稳。
何太后见董太后专权,于宫中设一宴,请董太后赴席。
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愿垂听焉。”
董后大怒,指着何皇后骂道:“汝鸩死王美人,任性善妒。今倚汝子为君与汝兄何进之势,辄敢乱言!吾敕骠骑断汝兄首,如反掌耳!”
何后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劝,何反怒耶?”
董后曰:“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
两宫互相争竞,张让等各劝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