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国庆特别篇

(作者:祝祖国75岁生日快乐!)

第二天,10月1日

今天是祖国成立75周年的日子,哪里也不去。

这天,苏乾坤就在家为各位讲解华国的历史。

原本以为,有些知道这历史的都会觉得枯燥。

没想到都听的比学生还要认真。

苏乾坤指了指墙上挂着的那幅伟人毛主席的画像。

介绍称,毛主席就是祖国的缔造者,介绍时眼中不禁罕见般流露出对他的崇崇敬意。

虽未谋面,却深受其恩。

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个高喊“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

要说,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那就是——“四渡赤水”

赤水指的是赤水河,长江的一级支流。

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地带。发源于乌蒙山北侧、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大洞口,在四川省合江县注入长江。

由于当地丹霞地貌岩石被风化,每年端午至重阳前后的雨季,两岸泥沙冲入河中,是最为浑浊的时候,河水呈赤红色,重阳节过后河水又变得清澈透明,赤水河也因此而得名。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集中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

1934年10月9日,总政治部要求中央红军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

计划突破国民党军的围攻,到湘鄂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苏区。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人员共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

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集结在于都河以北地区。并于次日从10个渡口南渡于都河。

国民党当局察觉到中央红军进军湘鄂西的意图后。

在赣南、湘粤边、湘东南、湘桂边构筑四道封锁线,安排重兵进行堵截和尾追。

10月25日至11月中旬,中央红军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进入潇水、湘水地区。

蒋介石部署“追剿”和堵截计划,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面对敌人重兵逼近,博古、李德命令部队硬攻硬打。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

而红军主力则留在湘江东岸未能渡江。

国民党军队利用优势兵力发动攻击,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两岸。

双方激战5昼夜。

12月1日17时,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大部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后,国民党军在湖南城步、新宁、通道、绥宁、武岗、洪江等地区构筑碉堡线,集结重兵,企图消灭中央红军。

博古、李德无视敌情,仍然坚持到湘鄂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这时,若不改变原定的前进方向,中央红军就有覆灭的危险。

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向西转移,到国民党军队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苏区。

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主席提出的上述转向的方针,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通过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的决议。

会后,红军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七座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