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今日是个好日子,先太子有了遗脉,皇帝阖家团圆,还听到一桩趣闻。
如果不提太尉大人的事,今日就可以退朝回家吃饭了。
只是在一片祥和之中,御史中丞魏光嗣又喊道:“陛下和晋王原谅世子,祖宗法度不能原谅,臣请谏——”
他的上司御史大夫已经黑了脸,却也只能无奈地看向他。
“臣有要事禀报!”
一个尖厉的声音压过魏光嗣的喊叫,惊得人魂飞魄散。
那声音好似在说:你可闭嘴吧!
因为刻意拔高,说话的人喊破嗓子,以至于咳嗽了好几声,才能正常说话。
那是奉常大人徐易水。
徐易水五十来岁,瘦高个子,模样无甚出众,眼睛却很亮。
那是一双似乎坠落过星辰的眼。
奉常大人观星象、辨吉凶;掌天地、神祇、人鬼之礼;统管音乐、祝祷、供奉、天文历法、卜筮、医疗。
地位崇高,位列九卿之首。
只见徐易水扬声道:“立夏之时,臣曾替代陛下祀赤帝于南郊,当时便见吉光普照,隐有祥意。后来莲池赏花,有双龙破水而出,盘旋直上九霄,臣夜观星象,知是潜龙隐于世间。昨日臣终于找到潜龙之位,便是南街孔家,世子住的地方。可见天有兆意,承认世子乃皇族子嗣。故而若御史大人执意要褫夺世子爵位,微臣以为不妥。”
这一番话文绉绉的,大意就是说,今年的吉兆都是因为孔佑,如果褫夺他的爵位,便是与天对抗。
这谁敢啊?
“魏大人,你可听到了?”
皇帝脸上露出几分愉快,他转身走上台阶,端坐在御案之后。
“就这么定了,”皇帝笑道,“就由奉常宗正二卿,协办世子认祖归宗之事吧。你们也都起来,别跪得乌压压一片,孤看着心烦。”
这样很好。
无人再提皇太孙之事,就连孔佑的世子身份,也是皇帝和奉常保下来的。
虽然有天意之说,但如果皇帝没有允许,奉常也不便开口。
朝臣这才起身,有些年老的大臣因为跪得太久,不得不相互搀扶。
不过无人去搀魏光嗣。
一是因为他袖子上有很多鼻涕,二是因为都不敢跟他扯上关系。
魏光嗣露出几分遗憾,跟着起身。
他的动作有些僵硬,腿麻。
然而众人起身后,孔佑却并未起身。
“陛下,”他叩头道,“微臣要举告太傅杨秋皓,告他徇私报复,私调兵马刺杀先父,酿下宜阳驿站火灾一案。求陛下明察。”
刚刚起身的朝臣顿时又是一惊。
倒把这事儿忘了。
看来距离退朝遥遥无期。
“孤听说了,”皇帝道,“孤还听说,你有满满一车证据。”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一眼太监总管道:“你去看看汤瑞醒了没有,问他证据在哪里,可有妥善保管。”
太监总管去了不多久便回来,说汤瑞还没有醒。
这是铁了心要晕到退朝了。
见事情这样,刘礼跪地禀报道:“回禀父皇,儿臣已协助汤大人把证据保存在京兆府后堂,并派专人把守。兄长还说有许多人证,等他们来,一并收到京兆府去。”
皇帝眉心微蹙,斜睨杨秋皓。
杨秋皓神情呆滞,并不为自己辩解。
殿内静了静。
朝臣们偷偷打量着对方,都希望有人能出头为杨秋皓说几句好话。
但他们没有见过证据,不知道这事是否已铁板钉钉,故而怕自己受到牵连,均噤声不语。
刺杀皇族是夷灭九族的大罪,几个与杨秋皓沾亲带故的大臣,已经在瑟瑟发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