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水利大事

“可!”朱由检点了点头,“另外,有了监测,预警也要跟上!”

不然前面发现了异常,可预警来不及,还是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臣倒是想了一套法子,”周堪赓拱手道:“也是借鉴了先人,才有的想法。”

“哦,说说看!”朱由检问道。

“臣分为这几种情况,”周堪赓指着河道缓缓说道:“若是汛情不是很紧急,可由报信人乘着羊皮筏子、舟船等顺流而下,然后在途中将刻有水文信息的水签扔到河中,之后,下游各段的防汛守卒就会在缓流处收集水签,一段一段传递下去......”

“地方官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准备......其次......”

周堪赓又道:“若是汛情紧急,则利用快马报讯,让情势能在短时间内让各地所知,如此的话,朝廷需要在沿河县、镇、城准备充足、能日行百里的良马,方便送信人骑乘。”

“那村庄呢?”黄守才突然问道。

周堪赓是官员,说的方法都是官员所习惯的,不管是乘羊皮筏子报信,还是骑马报信,都是通过朝廷的体系。

可沿岸城镇多,其下辖的村庄就更多了。

城、镇收到消息,再传递到下辖村落,所需时日更长,若有耽搁,后果不堪设想。

“莫急,”周堪赓朝黄守才笑了笑,“村庄之间离得近,有些就隔一条河,有些隔一片田,还有隔一个小山头的,都有,臣还记得潘大人一个方法,利用悬旗、挂灯、敲锣发出信号,通知百姓,一个个村庄同样可以收到消息。”

潘大人,即潘季驯,是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他的才能主要展现在治理黄河上,前后四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发明“束水冲沙法”,也便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黄守才闻言,这才点了点头,心中对周堪赓多了几分信服。

“如此一来,人手上就不够了,”朱由检皱了皱眉头,“得成立一个专门的水利衙门,从建筑堤坝、水闸、疏通河道、传讯、守卒等各方面安排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