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带着人将堵在火口和风口的土砖挪开,渐渐有光亮映入窑炉中,距离见到陶器的时间越近叶瑜心里就越紧张,他不由得往前走了两步。
肩膀刚好碰上叶河,原来叶河不知什么时候竟也站到了窑炉之前。
他此时自告奋勇地说:“我进去拿陶器。”
其他人都没意见,因此叶河便从风口爬到窑炉里,在里面待了一会才满面黑灰地爬出来,出来的时候他神色很是高昂,手中举着一个陶碗,高声喊道:“我们成功了!”
叶父接过那个陶碗,脸上露出一抹笑意,高兴地说:“好啊,干得好!”
围在后边的村人闻言纷纷欢呼出声,迫不及待地想上前看一看烧好的陶器。
姚陶匠见此连忙说:“都别急,等我们先把陶器都取出来。”
几个青壮年爬到窑炉里将陶器全都取出来,叶瑜他们数过一遍,发现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完整的,剩下三分之一不是有裂口就是直接碎成块,但全村人都很满意,毕竟是第一次烧陶,能有这样的成功率已经算得上是老天庇佑。
而且有裂口的陶器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不能装水而已,可以用来在家里种菜,或者装粮食,就连碎成块的陶器碾碎后也能当成下一次制作时的原料。
叶瑜拿起一个陶罐仔细打量,表面光滑细腻,在阳光下显出红褐色,一点花纹都没有,却自有一种古朴大方的美,他又曲起手指,用指节敲击了几下陶罐表面,发出的敲击声清脆悦耳,这就足以证明陶罐的硬度合格。
第一窑的陶器就取得了开门红,全村人都很高兴,因此很快又开始烧第二窑,第二窑里便包括他们之前制作的模具和一些零零散散的小物件。
争取能够做到三年不开窑,一开窑就烧制完成足够三年用的陶器。
叶瑜换了些陶罐陶碗之类的回家,刚好补充一下之前的损耗,尤其是小一些的陶罐,用来做果酱和罐头。
不得不说他们选择烧陶的时间还真是巧,因为就在第二窑陶器烧完之后没多久,天气骤变,寒风凛冽,一场大雨毫无预兆的倾盆而下,把所有人都堵在了家里。
叶瑜掩住窗户,从柜子里翻出夹棉的厚实衣裳披上,庆幸道:“幸好咱们昨天就把窑炉给关了。”
要不然淋上这一场雨,别说是窑里的陶器废了,就连进了水的窑炉都得重建。
叶母应了一声,她抬头往外一看,接连不断的雨丝就像钢针一样,落在地上溅起片片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