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一行人则迎着熹微日光背离国都,走向遥远的西北,前途未卜。正如这满目疮痍的山河大地,不知风暴何时降临。
第113章
春风吹遍,草木新绿,西北一带也迎来了久违的暖意。
“……官府张榜,里长挨家挨户通知,朝廷要征兵了。”一位老者吧嗒吸了口旱烟,一脸愁容。
年轻人道:“好几个大门阀都反了,称帝自立,听说南边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死了不少人呢。咱们西北虽不如南方富庶,但也有大片平原,早有人惦记着。你不打别人,别人也来打你啊。就说那陇西杨氏,当年西戎打过来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如今又自立西原国,这次咱们要再退,那就擎等着杨氏打过来吧!”
“这叫什么世道……都是大周百姓,何苦啊……”老者深深叹了口气。
“老伯也莫忧愁,当今太子仁厚,虽就地征兵,但征兵令却比别处宽厚。三征其一,五征其二,独子不征,保每户都有男丁在。而且我听说朝廷这次推行新法令,入伍者皆凭军功封赏,哪怕是平头老百姓,只要斩敌多便能升官呢!反之,那些达官显贵出身的人,若不进取或是犯军规条令,也是一样要受惩处的。”
老者“嘶”了一声,道:“往前数二十年左右,倒像是也有这么条法令,意思也差不多吧,不过后来也不知怎的没推行下来。,条令是贵人下的,总会向着那些人的,咱小老百姓能有命活着回来就烧高香啦。”
年轻人则道:“别处不知,咱西北碧水关有顾都督,南平关有赵都督,都是忠肝义胆之辈,我倒觉得新法令定能推行下去。”
“新法令再好,不如太平年景好啊……”
“可谁又能说新法令不能给咱们带来太平呢。”
……
姬元煦收到了赵平都上的折子,第一时间便去禀了姬昊。
“……此次南平关合计征兵员一万人,赵都督按军制将其划分为五大营。在大都督权限范围内已安排诸人于军中供职,余偏将军五人尚空置,赵都督上了折子请封。连同此次军中比武排名名册一同附上,还请父皇裁决。”
姬昊将折子过了一遍,笑道:“你这岳父性情倒和你相投,都是行事一丝不苟之人。按大周军制,偏将军乃朝廷正官,都督有举荐之权,但委派任命依旧由朝廷下达。只是这些年朝廷不重视武将,再加上战事频发,战死的将军数不胜数,战事紧急时便就地提拔上一个。慢慢的军中官职便多由大都督自个任命,有心的能给朝廷上个折子说明一下。”
“自顾松亭掌军后,治军严格,逐步整改。赵平都也是细心严谨之人,所举荐将官都写明缘由,且举贤不避亲,自个亲儿子也在里头,言辞恳切不虚伪,叫人挑不出错处。”
姬元煦道:“早年儿臣代父皇巡查西北之时便觉赵都督为人耿直,对朝廷更是忠心。何况此次推行新法又是儿臣提出的,赵都督是自家人,理当给朝臣们做个表率的。”
姬昊闻言愈发满意了,他拾了朱笔批复,道:“赵都督所举荐之人朕瞧着都不错,大战在即,军务紧急,批复完的公文即刻着人送返军中吧。”
“儿臣领命。”
姬元煦忙完手头的事儿便去找芳唯,隔着珠帘见芳唯正在问侍女哪件衣服更得体。
他挑了帘子进去,挑眉笑道:“芳唯怎还打扮起来了?是有宴请?”
芳唯闻言扭头,见他眉梢带着喜色,便问:“今日这么早就回来了?”
姬元煦道:“事情顺利,便早早回来陪你。哦对了,岳父上的折子父皇已批复,大哥被任命为偏将军了。阿琮那小子资历浅,但武艺不错,也服众,岳父便给他安排屯长一职,手底下管着一百号人。”
“那倒正称大家心意了。”
姬元煦点头,指了指芳唯的衣裳:“选这套团蝶百花正色宫装吧,正应时节又不显浮夸。”
“正合我意。”芳唯道:“过几日便是皇后娘娘诞辰,我本想操持一番。但娘娘说国家正在危难之际,新法令推行各处都要银钱,不过一个诞辰罢了,莫要铺张,只自家人聚在一起说说话便是了。我想着节省些是好事,可也不能失了礼数,便打算召命妇贵女入宫,于月华殿设宴,给娘娘庆生。”
姬元煦一拍脑袋,懊恼道:“瞧我,最近实在太忙了,险些忘了母后生辰。母后向来不喜铺张浪费,以往的诞辰也都是这般过的,今年也循旧例便是。宴请之事倒要芳唯多操劳了。”
“这也没什么的,左右我在宫中闲着无事做。”
“元曜进山修行,恐怕赶不上他母后的生辰了。我去他府上一趟,这小子应该提前备好贺礼了。”
芳唯应道:“早些回来。”
姬元煦推行新法令,前朝大臣们争的头破血流,后宫妃子们也暗戳戳搞小动作。三五不时的常有人来东宫参见太子妃。甄皇后出面敲打敲打,这才消停不少。
此次逢皇后诞辰,命妇入宫,又要打起精神同那些人打机锋了。
满园花红柳绿,蝉鸣清脆。贵妇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处闲聊,瞧见太子妃来了,又将话题引到新法上,各家道各家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