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巫(江甯) 江甯 2652 字 5个月前

荣郡王做了好些年秦阳城守了,秦阳天下粮仓,近两年风调雨顺,百姓和乐。除了每年加固岸口外,他这城守当的也颇为省心。整天闲着没事儿,就对着岸口的地形图研究,琢磨着如何一劳永逸解决秦阳水患。

“……大人,外头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您还跟这研究岸口……这……”长随心急道:“悬剑关丢了那么大一批粮呐,大人怎一点儿不心急啊,若朝廷来问罪……”

荣郡王觑了眼老仆,笑道:“热闹不都瞧完了么,陇西粮商卖粮,楚氏买粮,人家双方交易干咱们什么事儿。”

“这叫什么鬼热闹,那么大一批粮不见了,若是有人从中作祟,大人可是要担责的呀。秦阳一带早些年就闹匪,还有那什么马帮的,大人忘了您前任姓黄的是怎么死的啦?”

荣郡王就道:“您老别瞎操心啦,这事儿不干咱们事儿,也莫往身上揽。朝廷不会问罪,我那皇侄儿知人善任,做事儿漂亮,本事大着呢。”

“这跟太子殿下有什么关系呀?”长随越来越糊涂了。

“楚氏押运粮草的精锐部队在悬剑关被劫,能做下这等事的除了正规军还能有谁?而若没有朝廷的命令,谁又能调得动雾谷关驻军?太子殿下当年在秦阳经营月余,却也不是白干的。”

长随慢吞吞的“哦”了一声,略微放心下来:“不连累大人就好了,否则若惹陛下猜疑,大人日子也不好过呀。”

荣郡王心里一暖。不过他要想得更深一些。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必定早有预谋,但太子殿下的手却未必能伸的这么长。雾谷关驻军都督同殿下可没什么来往。

且不说这,雾谷关军多年不经战事,战力无论如何都拼不过楚氏精锐。那日悬剑关劫粮的断不会是雾谷关的人。

莫非太子手里还有私军?陛下对此又知道多少呢?荣郡王眉头微蹙,只是觉得此事不简单,似乎自己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环,却又无从窥知一二。

……

雾谷关驻军无朝廷令不得轻出,除非战事紧急。但魏擒虎是赵珩的人。

不过无诏私自调兵是事实,赵珩本来已修书一封给姬元煦,统一口径将此事瞒过去。没想到楚司珏突然发疯攻掠西南两城,这无形中给赵珩送上一个现成的机会。只要不细探查,谁会知道雾谷关调兵在前,楚司珏攻西南在后呢。朝廷只会和陇西一样,害怕楚司珏真的打过来。

拿到陇西杨氏的降书,赵珩提着的心落了一半。

“杨凌无能,但杨冲绝非坐以待毙之人,其中必有诈。”李玄度道。

“大周军力不强,除各处要塞驻军防守外,可调动兵力不多。南平关能挪出三万人攻陇西已属不易。”赵珩道:“杨冲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只要他们有机会克制我这三万人马,便能拿捏大周。即便降了,杨氏依旧坐拥陇西。”

赵琮就“呸”了一口:“合着什么好事儿都给他老杨家了,杨冲做什么白日梦呢。此番大哥若去受降,必中杨冲奸计。”

“可若不受降,我们凭何收复陇西,如今已是深秋,离朝廷给的期限不远了。”赵珩拨了拨盆里的炭火,帐中升起一丝暖意。

他笑了笑:“杨冲固然有血性,奈何还有个拖后腿的杨凌父子俩。何况陇西还有阿琰的势力,咱们里应外合,早早拿下陇西,我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什么事儿啊?”赵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赵珩隐晦的看了眼玄度,又瞟了眼赵琮:“大人的事儿。”

赵琮:……

杨冲也没想到刚向大周递了降书,楚司珏那疯子就不打了,掉头跑回淮阳城去了。

他凝视地图许久,对手下亲信道:“天不亡我陇西,楚司珏撤军,我方压力骤减。我原意是想诈降大周,借大周兵马退敌。可周军不是傻子,此举势必要周旋又周旋。如今倒好,省了许多麻烦。”

“周军受降必入沂山关,我们只要赚赵珩入关,在瓮城设伏,将其射杀。到时周军群龙无首,军心必定大乱。早就听闻周军底下人不服赵珩,我们正好借机收割。大周损了三万兵马,至少三年无力对外用兵,我陇西便可无后顾之忧了。”

……

十月二十九真不是个好日子,阴风怒号,草木凄凄。

赵珩领兵三千前往沂山关受降,冯起张齐率军压后,于关外十里驻兵。

这是赵珩头一次离沂山关这么近,城墙高大巍峨,砖石上满是刀割的风霜。杨氏的大旗随着寒风摇曳,猎猎作响,阴云遮天蔽日,压的人心里发沉。

“咯吱”一声,伴随城门处传来的沉闷巨响,关城大开,杨冲率众将立于城门。

“大周的赵将军,我杨氏诚心归附,还请将军移步关城,签订受降文书。”杨冲喝道。

赵珩冷笑一声,扬声应道:“文书可备好了?待本将军细细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