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巫(江甯) 江甯 2652 字 5个月前

他抖了抖缰绳,骏马喷了个鼻响,踢踏着马蹄施施然走了过去。赵珩一边向前一边暗暗观察,他闻到了硝石的味道,眼神愈发冰冷起来。

入关门,往前便是瓮城。待三千兵马进入,便有士兵关闭城门。赵珩已心有所觉。

“杨都督心不诚啊。”

杨冲闻言放声大笑:“赵将军才是。上次赵将军放火烧山诈我出城,没尝到被火烧的滋味,今日入我沂山关,必要让赵将军好好品尝。”

话音一落,杨冲当即拨转马头疾驰入城,只留下“放箭”二字,在寒风中打着旋飘进了赵珩的耳朵。

赵珩抬了抬手,沉声道:“盾牌!”

瓮城内被杨冲事先埋好火油,火箭急急如雨下,不多时大火便蔓延开,周军设盾牌阵将人马围起来,火势一起,盾牌被烤的滚烫,将士们多有些受不住了。

就在众人将要被烤熟之际,只听着一阵阵催人尿下的笛声悠悠荡荡的飘了出来,一瞬间便觉疾风呼啸,火舌也随着风的方向刮向城中。

笛声越来越紧促,风势也越来越大,乌云被狂风席卷而来聚集在瓮城上空,青天白日不见天光,只有黑沉沉的一片,压抑了不知多久,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笛声戛然而止,杀机迸现。

“前队冲城,后队开城门放大军入关!”赵珩在暴雨中大吼:“攻城!”

上千军士顶着盾牌一拥而入,身后火舌与大雨纠缠,黑色雨幕,火焰炽红,盾牌在火光掩映下投射出黑色剪影,触目惊心。

这一切变故来的太快,杨冲甚至没有反应过来。他只知道适才传来一阵鬼哭狼嚎似的调子,凄凄哀哀,活像哪家的小寡妇在哭坟。霎时间天地便变了颜色,暴雨如注,浇灭了大火。漆黑之中,弓箭手甚至找不准方向。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周军冲入关城……

一声巨响,城门破了,杨冲跌坐在地。

“援军呢!援军怎么还不来!”杨冲怒吼。

刘副将顶着大雨禀道:“属下已往原州城送信了!”

原州城是杨氏根基,杨凌得知杨冲意图借机剿灭周军,不知听得何人撺掇,总觉此举欠妥。唯恐杨冲计划有误,使周军破关冲城,便调重兵把守原州城。

可沂山关若失,原州城也撑不了多久。杨冲不赞成调兵,为此还和杨凌闹了不快。但杨凌在这件事上异常执拗,眼看离受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杨冲只好作罢,抓紧时间布置瓮城机关。没成想周军比想象中更勇猛。

大雨拍打在脸上,杨冲终于想明白了,杨凌如此坚持必有小人戚戚。可怜火势已起,却被暴雨熄灭,他未能将周军主力烧死在瓮城。

“天不佑我杨氏啊!”

第129章

赵珩身着黑沉沉的盔甲,身负灭魂剑立于马上,雨水混杂着血水顺着头盔流下,雨幕一般划过硬挺的鼻梁、下颚。他仰起头,露出近乎妖冶的俊脸,眸中迸着精光,似有火焰在燃烧。

大战一天一夜,杨冲终究没能等来援军,但他知道不能让周军逼入原州城下。他决意死战到底。

赵珩似怜惜的叹了口气:“杨冲,杨氏注定会败。”

“虽如此,但将士饮血,只要有我一口气在,也要拉着周军一起下地狱。”杨冲仍是想着,大周没了这三万大军,便是失了沂山关,杨氏也尚有喘息之地。

赵珩摇摇头,只道:“若杨氏以杨都督为主,我却未必能如此顺利。可惜天不随人愿,不信你回头看。”

不好的预感直冲天灵盖,杨冲僵着脖子回头望,见他那好侄子穿着奢华,在宫人的簇拥下奔关城而来……

“叔叔,听说事成了,我来签受降文书。好歹我也是一国之君。”杨凌提溜着宽大衣摆,笑眯眯的走过来,如同一只花孔雀,不知死期已至。

杨冲冷笑着点了头:“是该签了。”

杨凌收到报信,说是杨冲射杀了周军将领,周军无统帅,但迫于朝廷压力,务必收回陇西。所以与其说是陇西投降大周,不如说是大周无力讨伐,与陇西签订盟书。杨氏依旧主陇西。

如此风光的场面怎么能叫杨冲出风头,杨凌给人一撺掇,便携嫡子杨筠,穿戴整齐来了沂山关,准备奚落周军一番,让他们知道陇西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也趁机给自己在军中树立威信,莫叫叔叔再得军心。

只是眼前的景象似乎和预想的不太一样。